手机看中经

美元美债齐跌 “退出策略”左右市场

2013年06月18日 08: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杨博

    由于市场担心美联储将提前缩减购债计划,过去几周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国债价格下跌,股市也出现较大波动。而由于日元表现强势,美元扭转了此前的上升态势,在过去四周中连续下挫。这显示出在风险情绪受到遏制的条件下,资金并未大规模流入美元避险资产。

    本周四凌晨,美联储将公布最新货币政策例会的结果,主席伯南克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不会在本次例会上就何时开始放缓购债给出明确指示,很可能继续维持当前政策不变。不过伯南克有望就美联储未来实施的“退出策略”做出进一步阐释,美联储的任何最新表态都可能引发市场联想,左右市场短期走势。

    美元走势扑朔迷离

    自伯南克5月22日出席国会听证会,表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次议息会上开始放缓购债后,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上升,而全球股市普遍回调。目前美国三大股指中,道琼斯指数距离5月底创造的历史高点下跌2.2%,标普500指数下跌2.5%。与此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步步上攻,6月12日创下2.2280%的14个月以来高点。

    然而美联储提前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升温,并没有对美元形成强力支撑,相反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元指数从84.5的近三年高点下跌了4.5%。仅在上周,美元指数就累计下跌1.3%,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大周度跌幅。至此美元指数已经连续四周下跌。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的最近一周内,汇市交易商连续第二周减持美元多仓,持有的美元净多头仓位规模减少29%至282.8亿美元。

    一些分析师指出,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显示出在量化宽松退出预期的影响下,资金未流回传统的避风港,甚至有撤出的迹象,而供求关系导致近期日元持续走高,这似乎可部分解释美元汇率近期的疲弱表现。

    美国杰弗瑞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麦卡特尼表示,5月22日以来的市场混乱将会迫使美联储在本周的会议中以澄清立场作为首要任务。伯南克将有机会重新修正市场的预期,预计将暗示美国经济表现尚不足以支持立即放缓购债步伐。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将成为决定美元后市的重要因素。如果伯南克的措辞被理解为美联储不会急于退出宽松政策,那么市场可能维持现有状态,美元震荡走低。但如果伯南克意外暗示缩减购债规模的话,美元可能将回头上攻。

    美联储退出时机尚不成熟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哈祖思在上周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认为,由于债券收益率上升,金融市场环境开始趋紧,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受美联储很快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驱动。尽管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不会偏离现有立场,但少数美联储高层仍可能会试图平复市场情绪,因此预计本周的货币政策例会后政策声明内容只会有少许改动,伯南克或重申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将由数据情况所决定,避免让市场形成货币政策将进入收紧周期的预期。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约希姆·石清认为,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逐渐退出量化宽松,但预计在今年底前,美联储还会继续以每个月850亿美元的力度购债,因为目前的经济数据表现不够强劲,失业率仍然比较高。

    有“债券天王”之称的Pimco联席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也表示,美联储850亿美元的月度购债计划不会在今年内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且美联储至少在未来几年内都不会大幅加息。

    格罗斯表示,从技术角度看,美联储可能会被迫逐步缩减购债计划,以迎合美国预算赤字下降的趋势,但小幅度缩减还是大规模缩减购债计划是有区别的。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尚未达到理想阶段,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且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因此即便美联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购债计划,也不会再未来一段时间内彻底退出购债或释放大幅加息的信号。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联储大楼。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