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量子基金合作人、全球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此前在上海针对人民币升值提出的观点,在业界再次引发较大争议。吉姆·罗杰斯认为人民币在未来20年~30年间,会升值300%、400%、500%(相较于2005年的基值)。
此观点一出就引起业内专家质疑。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昨日(6月13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目前中国通货膨胀还是挺严重,升值500%没有根据。
罗杰斯重提6年前观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吉姆·罗杰斯近几年一直看好人民币。早在2007年,吉姆·罗杰斯就提出过,“未来20年里,中国的人民币对美元有望升值300%~500%”的观点,在2010年12月,他又提出人民币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币种,预计中国或将允许人民币在2013年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
如果以2005年汇改前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作为基值,人民币上涨5倍后的汇率应该是约1美元兑1.38元人民币。而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612,有些接近预测值。
不过,在吉姆·罗杰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测中,很难找到他判断的相关依据。能找到的是,他用美元和日元升值作的对比。
此前有专家曾表示,有些人相信人民币汇率可以根据购买力平价算出“合理”的目标价位。所谓“平价”,就是选出各国居民消费的“一篮子”商品,按照各国的市价进行比较。“篮子”里的商品不同,取样价格不同,商品权重不同,购买力的“平价”就必然不同。因此,该专家认为决定汇率的并不主要是购买力平价,而应该是两国经济之间的均衡。
中国这一两年的官方表态都是人民币达到了均衡汇率。近日中美首脑会晤期间,中方再次强调,人民币汇率趋近均衡区间。
所谓均衡汇率,最先是指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平衡的汇率,发展了的均衡汇率理论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定义为充分就业,外部均衡定义为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化与升值没有必然联系
记者发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关系,吉姆·罗杰斯并未做出过相关讨论。
对此,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能用升值做诱因,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升值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联系在一起就会出大问题。资本项目可兑换与自由兑换是一对组合,未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存在上涨或者下跌两种可能。政府会通过试错法找到合适的汇率,不会对经济产生冲击。
赵庆明称,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情况下,必然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假如汇率存在明显低估,就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入,推高汇率甚至超涨,回归也会引起剧烈波动;如果汇率存在明显高估,境内的资本会大量外逃,就会导致货币贬值,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要逐步调整试错的办法,让汇率均衡并自由兑换。赵庆明则认为,今年下半年人民币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
周春生向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会提高,而人民币是否会升值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决于人民币本身的估值水平。
周春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短期内会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提高,在全球宽松货币情况下,人民币还会有升值空间,但是不认为升值空间特别大。今年下半年不会到6以下,贬值的可能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相对小一些。目前全球货币政策仍然比较宽松,美元如果退出量化宽松导致美元走强,人民币升值就会放缓。
专家称升值是大方向
吉姆·罗杰斯在谈到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时,将日本今年的发展作为一个论证的例子,他表示,日本崛起,日元相较于美元攀升了500%~600%的水平,日本的经济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赵庆明称,现在一些国际和国内学者,经常拿日元这个例子来预测未来人民币的走势,“1970年,日元对美元汇率是1美元兑360日元,80年代初在300日元左右,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元大方向是上涨的,从300日元涨到80日元,当时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日元大幅度升值。”
“基于巴萨效应(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过去几年高于美国,中国经济增速比美国高,人民币才可能赶超美元,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物质基础。”赵庆明表示,另一方面,人民币起点低估,1994年我国货币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5元人民币贬值到8.7元,当时人民币就是被低估了,这样有利于实现我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战略;2005汇改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度,仍然是紧盯着美元的汇率制度,从模型上来说,一定程度对人民币低估,人民币未来的走势可能就是过去一段时间日元走势,劳动生产率高,起点存在低估,大的方向就会升值,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