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创新扩容潮难掩净赎回窘境 ETF基金缩水逾200亿份

2013年06月08日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自去年ETF基金快速扩张后,今年以来受市场风格及投资者谨慎情绪影响,份额持续缩水成为ETF基金难以摆脱的噩梦。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整理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可比的20个交易周中,ETF基金规模实现增长的不足3周。若不计今年以来新上市运作的19只ETF基金为整体规模带来的增量,成立于今年以前的47只ETF基金(截至6月6日),最新规模与去年年底时相比,已缩水逾211.87亿份,其中,仅3只基金份额实现增长。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采访时表示,ETF基金遭遇持续净赎回主要与市场风格有关,今年以来市场的主要机会在创业板,而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股票走势一直很低迷,市场资金对沪深300缺乏信心,资金不断撤离ETF基金。

  ETF基金增至66只

  成创新抢发“香饽饽”

  距离国内首只ETF基金华夏上证50上市已有八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ETF基金从不被了解和认可的基金特殊投资品种,逐步发展扩容至基金公司抢发的“香饽饽”。

  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随着本周三首只跨市场等权重ETF——景顺长城沪深300等权ETF基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两市运作中的ETF基金已增至66只,整体规模也从最初的54.35亿份增加至1064.86亿份。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ETF基金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跃进,产品创新同样不甘落后。去年跨市场、跨境以及货币市场型ETF基金的推出一度引来市场多方关注,而今年从行业到国债再到黄金,ETF基金着实引发了一轮创新热潮。

  份额持续缩水

  年内净赎回逾200亿份

  然而,今年以来ETF基金申报发行的升温,却难掩整体份额持续缩水的尴尬。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两市交易所公示数据整理显示,今年以来,在可比的20个交易周中,ETF基金规模实现增长的不足3周,其余交易周内,ETF基金少则净赎回几千万份,多则高达40余亿份,份额的持续净赎回成为ETF前5个月难以摆脱的噩梦。

  数据显示,若不扣除今年以来新上市运作的19只ETF基金为整体规模带来的增量,成立于今年以前的47只ETF基金(截至6月6日),最新规模与去年年底时相比,已缩水211.87亿份。

  具体看来,仅交银180治理、工银瑞信深证红利和国泰上证180金融等3只基金份额实现增长,其余44只ETF基金同期均遭遇不同程度的净赎回。

  沪深300走势低迷

  市场风格引发赎回潮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ETF基金今年以来份额持续缩水反映了投资者谨慎的心态。同时,也有人猜测与6月份起新《基金法》实施之后,作为ETF重要机构持有人的保险、券商将可发行公募产品,有资金撤离调整组合用作自己管理的可能性。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采访时表示,ETF基金在今年遭遇持续净赎回主要与市场风格有关,今年前5个月中,市场的主要机会在创业板,小股票比较活跃,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股票走势都很低迷,市场资金对沪深300缺乏信心。

  “与此同时,今年经济复苏力度比较弱,沪深300的业绩也很难超预期,而ETF基金属于几乎满仓操作,市场如果出现下跌,损失会很大,很多机构投资者利用ETF基金来做反弹,当没有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时,就会出现有资金选择赎回ETF基金的现象。”杨德龙补充道。

  他表示,目前券商、保险等机构还没有公募基金产品发行,所以资金撤离ETF而调整到新组合自我管理的猜测并不是ETF基金份额持续缩水的主要因素,因为现在距离这些机构发型基金产品还有一定的时间差,并不需要现在就选择撤离。

  此外,杨德龙认为,ETF基金将来有希望成为市场主流的基金品种。因为,ETF基金有很多例如指数运作、申购赎回方便、可以做套利对冲等优势,因此当市场好转时,ETF基金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证券日报 隋文靖)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