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是经济景气度的先行指标,官方数据也好,民间数据也好,虽然时常出现“打架”的场景,但有一个市场共同肯定的结论是,在当前经济形势表现出复杂而又难以判断的形势下,小微型制造业企业正在市场中节节败退,呈现出一片萧条之象。
从经济学上讲,因为企业生产存在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企业规模越小,规模经济也就越小,在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的竞争力也就不如大型企业;从市场角度讲,大型企业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品牌商誉,都比小微企业强势,使得其资本融资能力更胜一筹,短期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因此不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如果从这个逻辑出发,似乎当前小微企业的衰退与沦落只能归结于一种理所当然。然而,翻翻国内外企业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一个相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获取资源与生产要素存在机会上的均等,那么不管是哪一行业,大、小企业的经营与效益本应保持步调基本一致,即使存在一定的差别,也不会相差甚远,冰火两极。
进入二季度以来,虽然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强弱不一,但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环境相对国外而言,依然较为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大、中型企业率先实现弱复苏,而小微企业却依然持续衰退,并且看不到任何企稳的迹象。这很难简单地以小微企业先天弱势为由进行辩解。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一些大型企业尽管产品结构已经十分落后,并属产能过剩行业,但却依然忙着跑马圈地、扩大投资;而到了经济回落的阶段,又往往仗着“太大而不能倒”的噱头,要资本、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无资本、无政策的小微企业又如何能与之竞争?
大鱼吃小鱼的市场规律纵然是残酷的,但这种残酷如果是基于公平的市场竞争,无疑对经济发展与转型是好事,但如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市场本身,而是制度缺陷,那么就该好好想想对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