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高端银行卡免费服务多有限制

2013年06月03日 07:26   来源:广州日报   

  近年来,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在财富管理、抢占高端客户群上花了不少工夫,各家银行都纷纷推出为高端人士设计的高端借记卡、信用卡。专家认为,尽管发展迅速,但内地银行业的财富管理还处于粗放型阶段,且停留在产品阶段,并没有真正向个人化、特色服务化转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市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也催生了大批个人及企业财富管理业务的拓展。近日,香港长江集团旗下尚乘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光大银行联名推出“阳光尚乘卡”。中国银行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中银财富管理”系列服务,近日该行广东省分行推出“潮商信用卡”,并为“潮商卡”特设了潮语服务专线。而招行方面也一直在推广自己的高端财富管理的金葵花卡。

  高端卡通常也有投资功能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推出高端卡,一方面是为了抢占高端客户市场,另一方面,也打着让客户享受更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的旗号,将卡片和客户的个人投资绑定在一起。不管是哪家银行推出的高端卡,其在具有消费结算、转账汇款、存取现金等基础的功能外,还会附上投资以及资产财富管理等金融功能。如,“阳光尚乘卡”在宣传册里就表示,消费者可以享受高端的资产财富管理服务等特色产品。

  “目前来说,银行在发展高端零售业务、抢占高端客户上,都达成了一致。只要抢先进入这个市场,争得了蛋糕份额,就等于是抢占对银行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先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门槛多在几十万元

  为争抢高端客户,银行在对高端客户的服务上花了不少心思,高端客户不仅可以享受专门的贵宾窗口,还有银行工作人员一对一的贴心服务。

  但在这些高端卡片的背后,都需要较高的资产作为基本条件,如,招行金葵花卡要求持卡人的个人资产达到50万元,交通银行的交银理财要求持卡人的个人财产达到100万元,四大行的高端卡也要求持卡人的资产达到20~50万元间,“有的银行高端卡的持卡人如果达不到这个资产的,需要降级或者是收取一定的年费。”刘小姐表示。

  记者了解到,每家银行在营业点都设置了高端卡的专属窗口和专属服务柜台,持卡人除了可享受到比一般持卡人更优越的服务环境,更可享受如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更高一些、配备专门的理财顾问等服务。“对高端卡客户来说,也会比一般的用户多一些产品的推荐和选择。”刘小姐告诉记者。

  客户说法

  “除了少排一会儿队其他服务真没怎么享受”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的高端卡几乎都需要收取年费,低则几百元,高则上万元。虽然有的银行高端卡可以通过账户内资金额的多少来冲掉年费,但是事实上,高端卡所宣称的附加服务项目,都是银行向专业服务机构采购,虽然号称“免费”,但都有相应的“限制条款”,对于普通消费人群来说,这样的年费代价不菲。此外,记者还发现,不少银行向外宣称的个性化服务,事实上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那么容易显现出个性化。

  “说是个性化,其实很多产品还是和一般的持卡人可以购买的一样,银行的私人银行门槛都是800万元~1000万元起步的,而这些高端卡的起点则低很多,基本上除了少排一会儿队,其他服务还真的没有怎么享受过。”银行高端卡持卡人李先生告诉记者。

  高端卡所宣称的可在机场免费享受贵宾登机等优惠,事实上也是需要通过积分换取等方式限定享受的,“而且很多机场还不一定有这家银行的贵宾厅。”李先生认为,由于目前不少贵宾卡的门槛事实上并没有特别的高,因此很多服务事实上也只是个噱头。

  业内看法

  目前还在“粗放”阶段

  “银行在推出这种高端卡,其实是在抢财富管理这一款的蛋糕。”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认证与标准咨询委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兼职教授刘锋也曾表示,对于财富管理这一块,不管是什么层级的银行,都在占地盘,但即使是这样,中国的财富管理还是属于粗放型的,还是属于停留在皮毛阶段。也就是说,虽然打着财富管理的旗号,但是这些高端卡能给客户带来的实质性的财富指导意义,似乎并没有其鼓吹得那么好。

  “事实上,内地的银行在财富管理这一块,确实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说把高端客户都拉来了,就能在这一块大做文章了。目前来说高端卡的使用率其实并不是特别高,很多高端客户手上有着多家银行的卡,其忠诚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广州某股份制银行个人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再加上很多银行在扩张初期,会将一些高端卡免费送给客户,并且开出免收服务费等优惠措施,“其实这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广东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