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9日讯 重组一直是资本市场永恒的炒作话题,一旦成功就可以让公司股价得到质的飞跃,正因此,不知有多少投资者都在绞尽脑汁希望能“抓到”重组的股票。而ST宏盛却在股价因重组预期而飞涨之后突然宣布重组停止,让众多机构和投资者“深陷其中”。与此同时,有公司大股东却在高位精准减持,这让市场质疑公司纯粹在拿“重组”忽悠公众投资者。
重组预期美好 股价短期暴涨
因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亏损,2010年年初,ST宏盛已经走到了濒临退市的边缘。2010年3月,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1.9亿元,折合每股5.66元/股的价格正式受让宏普实业被拍卖的ST宏盛3559万股股权,成为ST宏盛新的第一大股东。此后,普明物流便以清理债务、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出资产置换和定增预案等方法让ST宏盛获得重生。
2012年12月26日,ST宏盛与山西省国新能源、太原市宏展房地产、山西田森集团签订协议,拟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山西天然气100%股权,本次交易将公司原有资产和负债全部处理或置出,并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天然气经营。
ST宏盛在三年前的停牌价为7.06元,而在今年2月8日复牌当日其股价涨幅便一口气达到32.72%。随后,ST宏盛股价更是连续上涨。从2月8日收盘时的9.37元一路上涨至最高的17.35元,涨幅接近翻番。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山西天然气成长性非常好,近三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48%,净利润复合增长128%,预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2.5亿元。山西天然气目前已投入运营12条线,尚未运营8条线,最少还有三年的高增长期。如果重组成功,必然会使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而复牌后的股价涨幅,也从侧面说明市场对此次重组后公司业绩增长的期待。
价格“没谈拢” 重组工作夭折 然而就在公众对公司未来业务充满美好预期的时候,ST宏盛却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2年12月31日披露了与山西天然气的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各方在后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客观条件限制致使合作无法正常推进,经多次协调沟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为保证各方利益不受侵害,经各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并承诺在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据ST宏盛单方面表示,在重组预案披露后,公司对于山西天然气方面的相关工作具体进度一概不知,对方只是告知公司关于重组的审计、评估以及盈利预测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故公司无法参与也未见到其提供的任何成果资料。与此同时,与本次重组相关的中介机构协议至今也未签署,ST宏盛曾多次前往山西天然气向其提出合作建议,但对方均未予以采纳,导致公司在重组过程中应对山西天然气的系列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公司在重组推进的时间要求上存在巨大的风险。
从上市公司方面的公告内容及口吻似乎显示出,其一直在推进重组并提出各种“合作建议”但遭对方拒绝,对重组不知情也无法参与。但山西天然气的回应却表示,他们今年的重点“就是上市”,理论上没理由如此不配合。
而ST宏盛之前的相关公告却显示,ST宏盛还曾表示其与山西天然气的相关审计、评估以及盈利预测工作“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有投资者质疑,之前公司的公告一直说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而现在却突然宣布重组失败,这不是忽悠公众投资者吗?而根据内部人士透露,其实是宏盛方面想要对定增价进行调高,而天然气则对此不赞同。
众多机构“中枪” 战略投资者超预见性地提前“闪人”
根据媒体报道,恢复上市后的ST宏盛因为重组山西天然气的因素,吸引了不少机构进驻,如中欧新趋势基金持股超过300万股、东方证券持股278万股、易方达科讯基金持股275万股、信诚精萃成长基金持股214万股、汇添富民营活力基金持有150万股、浙商聚潮产业成长基金132.9万股、浙商巨潮新思维基金70.02万股。
其中浙商基金则从5月开始对ST宏盛按照指数收益法进行调整,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对其估值,5月16日估值为12.5元,5月23日估值为10.08元。而在最近一次的4月22日ST宏盛停牌价为16.01元,按此换算,浙商基金认为ST宏盛复牌后将遭遇至少四跌停。
而在此前的4月25日,ST宏盛公告称,截至2013年4月19日收盘,公司战略投资者张金成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累计减持公司股份804.5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共套现约1.2亿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张金成的减持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准,套现的股价较ST宏盛恢复上市交易时已经上涨了超过3倍。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张金成很可能已经提前得知公司将终止重组,才会提前高位套现。此外,在ST宏盛重组期间,公司高管也集体辞职。公司董事会于2013年4月16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郭永明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同一时间,公司董事会秘书惠钢义和公司监事会监事秦明明也辞职。
此外,在2012年底ST宏盛正是因为有这个重组方案才逃过被暂停上市的命运,而现在重组失败并且在三个月内ST宏盛都将不会筹划重组事项,那么这会不会影响到其上市资格呢?对此,上交所相关人士表示,这个问题还在研究,具体情形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