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日经指数昨暴跌7.3% 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2013年05月24日 07:28   来源:钱江晚报   

  连续一段时间来涨势如虹的东京股市23日遭遇暴跌。在日本长期利率飙升至1%及市场忧虑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利空打压下,获利回吐盘乘机涌出,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超千点,跌幅高达7.32%。

  同日,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全线下挫,多数跌幅超过1.5%。

  本报特约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田帆表示,日经指数当日暴跌,主要原因是此前涨幅过猛,股市的攀升速度超乎市场预期,必然带来回调的压力。

  日经指数暴跌千点

  跌破15000点

  在多重利空叠加效应下,近来积累了丰厚利润的投资者借机获利回吐,令23日早盘一度上涨的日经指数暴跌千点,指数波动幅度达1260点,超过2011年“3·11大地震”之后3月15日1214点的震荡幅度,实属罕见。

  到收盘时,日经股指暴跌1143.28点,收于14483.98点,跌幅高达7.32%。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平均指数也大跌87.69点,收于1188.34点,跌幅为6.87%。

  同日,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全线下挫,多数跌幅超过1.5%。除了日本外,新加坡股市创今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中国香港股市也创下7周来最大跌幅。

  本报特约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田帆认为,日经指数当日暴跌,主要原因是此前涨幅过猛,进行调整的压力增大。安倍上台后力推财政和货币“双宽松”政策,日本经济和金融系统大量注水,股市一路狂奔,涨势如虹。自8000点的最低点反弹,日经股指涨幅达80%。23日早盘,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还曾继续上探至15900关口上方,创下5年5个月的新高。股市如此暴涨,必然带来回调的压力。

  田帆说,许多人把暴跌的原因归于23日公布的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仅为49.6,创出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这一指数表明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加大,但实际上这一指数下跌的幅度并不大,日本股市的反应显然有些过度了。但是,深感高处不胜寒的投资者已如惊弓之鸟,来自中国的利空消息就成为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导火线。 鉴于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传出坏消息,整个亚太地区股市的下挫就是情理之中了。

  据悉,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重挫至140.90,触及2011年7月以来最低水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则触及1%,为去年4月初以来最高。

  日本共同社发表评论称,对于央行大规模宽松政策引发的国债市场混乱这一副作用,暂时还找不到特效药。预计短期内对日本股市走高的期待和不确定因素导致股市下跌的担忧将交错出现。

  安倍经济学

  能否救日本经济

  2007年担任首相一年即辞职相比,第二次担任首相的安倍晋三好像变了个人。他提出“安倍经济学”,欲让日本经济摆脱20多年的停滞状态,驯服曾令人畏惧的官僚以重新让政府充满活力,并希望通过改变地缘政治和修改宪法带领日本重新成为强国。

  然而,长期利率飙升达到1%意味着此前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现负面影响,投资者担心日本一连串货币刺激政策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令安倍经济学前功尽弃。23日的日本股市的暴跌让人们再度发出疑问:安倍经济学能否救日本经济?

  对此,田帆表示,所谓安倍经济学,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实行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变日本长期难以摆脱的通货紧缩困境,制造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刺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与此同时,货币发行的扩大还导致日元贬值,从而带动日本的出口。

  田帆说:“应当说,安倍经济学实施几个月以来,效果非常明显:日元大幅贬值,出口猛增,个人消费也在增加。第一季度,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达到了3.5%。当然,日本经济沉疴已久,绝非如此简单就能得以复苏。安倍经济学面临着诸如债市失控、汇率失控等风险的考验。从目前看,安倍经济学起了作用,但从长期看,安倍经济学能否奏效,既取决于日本政府能够抓住时机加快进行结构改革,也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时机等。”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3日刊载《以邻为壑的安倍经济学》一文,文章指出,安倍经济学推动日元贬值的举措对日本的贸易伙伴来说是不公平的,损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厂商的利益,最后甚至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并把大火引向本国企业。如果日本自己的实体经济活动无法快速复苏,通缩会持续下去——印多少钱都不管用。

  23日东京股市日经股指收盘暴跌1143.28点,收于14483.98点,跌幅达7.32%。按百分比跌幅算,这是日本股市自2011年3月份大地震和海啸爆发之后股市剧烈震荡以来的最糟糕表现。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