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904,再创汇改新高,而在人民币中间价的带动下,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创下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人民币升值势头不减的背景下,中小出口企业的感受最深。“本来已经很少的利润了,人民币升值更加挤占了我们的利润,”深圳市奕科世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坚表示,“有大的订单也不敢接。”
企业利润被“蚕食”
“汇率波动一大,对我们这些做外贸的,尤其是纯做外贸的,影响就很大。”肖坚表示,大的订单不敢接,因为大的订单周期比较长,我们也不知道以后的走向是怎样。
“有时候客户下一个单,我不知道应该是按6.2(的汇率)算,还是6.1,或者6.15算。”深圳海星空科技姚先生在面对不断升值的人民币时同样也有疑惑,姚先生经营的是一家小型外贸企业,他的客户一般采用的是发货后90天借款,而这期间,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他面对就是自己利润的减少,“利润会收窄,蚕食了我们的利润。”
姚先生表示,6.2(的汇率)和6.1听起来差距不大,但真正经历时,就会有很大的差距。他细算了一笔账,比如1万美元的订单,给客户报价的时候汇率是6.2,但是结算的时候变成了6.1,“这样我最终结算的时候就少了1000元(人民币),这1000元对我们来说是切肤之痛,因为这是现实从口袋中拿出去的利润。”
而这种情况,肖坚则更加有体会,据其介绍,他们公司主要是做一些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这个行业的竞争很大,利润很低,而且都是透明的,我们挣多少钱客户都知道。所以我们的报价和竞争对手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如果本来这么少的利润还被汇率的波动吞噬掉的话,那公司接大单的能力就会减弱。
事实上,大的企业会有一些外汇套期保值的方式,但很多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也达不到银行的门槛要求。深圳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表示,“中小企业平均每单才3万美元,你怎么享受门槛为100万美元的远期外汇服务?”目前,一达通推出了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汇率锁定业务,不过该公司的服务对象也仅是他们平台上的客户。
部分企业有“套利”模式
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的利润不断减少,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有人利用人民币的升值来进行套利。今年1~4月份的外贸数据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国家外管局在此前专门发文打击虚假贸易。
一位小型外贸企业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了常用的套利模式,即“内保外贷”。比如,一个进口企业,其在内地将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然后利用银行开的信用证,在香港地区注册一个子公司,利用这种方式到香港贷出资金。目前美元和港元利率低,比如100万元,在内地的理财产品可以有4万元的收益,香港可能只需要3万的利息,这中间就有1万元的利差。
“当然,如果只有这么点利润,可能大家也不会做。”他表示,很多企业还将在香港那边贷到的钱也带回内地,比如利用出口黄金、玉石,将资金结算回内地,这样有一个资金的循环。
而还有业内人士介绍称,很多的企业做法就是保税区内不断地出口,只需要不断地签订协议。
据媒体报道,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跨境办4月底发文,暂停了转口、保税区和黄金珠宝90天以上的融资业务,黄金等加工贸易的远期信用证的质押融资被叫停。深圳银监局也已向辖内各家银行警示“货物空转”式的贸易融资套利活动,让银行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审核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单据,并审慎开展理财产品质押办理进出口表内外贸易融资业务。
前述小企业主也表示,最近这段时间,黄金、玉石被禁止不能做了,但他认为,应该还有新的东西仍然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