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8号文”落地已经近两个月,“做大分母”——增加理财产品余额成为很多商业银行的选择。非标债权超标比较严重的中信银行近期提高了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与收益率,而这被业界解读为同样意在“做大分母”,并从而稀释非标债权的占比。
《证券日报》记者观察5月份以来中信银行官网的理财产品数据发现,5月份以来(截至昨日),该行有5款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或超过6%,有18款产品收益率达到或超过5%,有22款产品的收益率在4%以上但不足5%。也就是说,该行收益率达到5%级以上的理财产品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了收益率不足5%的理财产品的数量。
截至2012年年底,中信银行非标准化债权类产品的规模为1515亿元,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64%,远远超过35%的红线。此外,非标债权规模占总资产规模比重约5.477%,也超过4%这道红线。
“双线”超标
短期内达标难度大
在主动披露了理财产品中非标债权占比的中型银行中,中信银行是属于超标比较严重的银行之一,短期内达标的难度自然也不小。
截至2012年年底,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总额2790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类产品的规模为1515亿元,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64%,远远超过35%的红线。此外,中信银行截至2011年年末总资产规模为27658.81亿元,非标债权规模占总资产规模比重约5.477%,也超过4%这道红线。面对高达64%的非标债权占比,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在业绩发布会上曾坦言,接下来的理财产品结构调整的压力比较大。2013年,中信将在理财产品研发创新上加大力度,主要多做一些标准化债权型资产和投资型资产。
发行款数及收益率
“量价齐升”
金牛理财网银行理财月报表示,4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显著下行,但是中信银行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但没有下行,反而还逆市上升。
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显示,中信银行在4月份共发行71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8%,在市场一片下跌声中环比上月还涨了12个基点。
本报记者观察5月份以来中信银行官网的理财产品发现,5月份以来(截至昨日),该行有5款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或超过6%,有20款产品收益率达到或超过5%,有22款产品的收益率在4%以上但不足5%。也就是说,该行收益率达到5%级以上的理财产品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了收益率不足5%的理财产品的数量。
此外,中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也显著增加。目前5月份才过了不足一半,且经历了五一小长假影响,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经达到47款,相当于上月全月的60%以上。
仔细分析中信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或许能发现其中的“时间换收益”策略。金牛理财网研报显示,中信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期一般较长,去年的产品平均期限为133天,而全国银行平均期限仅为107天。这样中信银行就能配置更长期限的资产,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从今年数据来看,中信银行产品的平均天数越来越长,比如2月的平均期限为179天,3月为202天,4月高达220天。一般而言,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逆市飙升就不难理解了。
金牛理财网分析报告指出,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低迷的情况下,当前投资者若想提高收益,延长投资期限或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高收益产品越来越集中在较长期限中,收益率高于5%的产品几乎没有低于6个月期限的,收益率在4.5%以上的产品超半数都是3个月以上期限。此外,在“8号文”影响下,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收益率虽然也在下降,但仍保持有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比较可观的收益差。
“做小分子”同时
“做大分母”
其实,要达标“8号文”中有关“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的要求,无非有三种途径:第一,做小分子,即降低非标债权的总量;第二,做大分母,即提高理财产品余额;第三,做小分子的同时做大分母,即降低非标债权总量的同时提高理财产品余额。
鉴于中信银行非标债权是“双超标”,那么第三种方案显然是其首选。
一方面,中信银行需要耐心等待存量资产自然到期,其中一至三个月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会在二季度末前(即披露中报数据前自然到期),而其他期限的产品到期的影响则多数要在三季度报告和2013年年报、乃至更久远的财报中体现。
另一方面,中信银行“做大分母”需要新发行大量的标准化债权型资产和投资型资产来稀释非标债权的占比,这与中信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互为印证,收益率的高企显然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认购。在中信银行官网披露出的销售数据也显示,中信银行多款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都告“售罄”。
值得一提的,除了增加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外,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大量配置债券,从而做大分母,应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不能超过理财产品余额35%的规定,为非标债权资产的扩张创造空间。据悉,采取这种方式的多为大行的下属分行,而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这种方法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