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杂志刊发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文章称,假设中国今年新增8.5万亿元至9万亿元贷款,按12%的资本充足率简单估算,不考虑其他表内外风险资产增长,仅此一项需增加约1万亿元资本金。央行官员发表的文章透露出的政策信号或是对当下经济金融形势的点评可以视为央行下一阶段行事的政策基调和方向。
在笔者看来,银行信贷投放的节奏变化与决策层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有关。在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之时,银行承担着扩大投资和信贷的任务,这将产生更多的融资行为。应当看到,在经过2012年的持续信贷扩张后,银行业掀起了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潮,而为了缓解银行自身的信贷扩张压力,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银行理财创新实现资本规模扩张,尤其是城商行在上市融资大门紧闭的背景下,不仅理财业务增幅大幅超过国有大行,而且增资扩股和发行金融债券业务也异军突起。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隐患重重。尤其是随着楼市调控的持续和经济的下行,银行业坏账率正在持续地回升,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4240亿元,其中14家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增加,新增不良贷款总额达到222亿元。在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呈现方面,区域性集中风险正在增加,今年一季度新增风险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其中,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10家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升”。出于风险考虑,监管层很难放松对银行的监管要求。但如此一来,银行融资规模可想而知。
更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业业绩增长已经受到大环境的制约,过去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从已公布的银行季报来看,上市银行虽然净利润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却进一步放缓。这反映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前景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盈利与资产质量下滑,以及拨备增加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经营与转型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压力。
而随着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初的实行,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出现普遍下降,这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一季报数据显示,已公布资本数据的11家上市银行中,6家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超过了1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有两家银行下降幅度超过了1个百分点,其余的普遍下降幅度在0.2到0.8个百分点之间。
鉴于此种现状,中国银行业业务转型成为必然,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利润空间需要创新来获得,这就必须要实现业务结构的转型。用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的话来说,如果未来10年国际国内不发生类似本轮金融危机的异常情况,中国政府将从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出发,完成两率市场化改革。这种紧凑的时间安排意味着,商业银行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而不能像过往那般,在转型与改革上犹犹豫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