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证监会对拟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的财务复核及现场检查工作已历时满月。
目前,证监会检查小组已对首批30家企业抽查过半,现场检查的专业性及严厉程度已获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可。
首批30家抽查企业的通过率几何?如何处置这些抽查不合格的企业?无疑是市场更加关注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本次监管层或将进一步加重对责任人的处罚,对欺诈行为实行零容忍。
首批30家IPO在审企业抽查过半
4月9日,证监会正式启动了对拟IPO企业的财务复核和抽查工作。目前,证监会对第一批15家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已经收尾,并于本周开始了对第二批15家企业的专项核查。
今年年初,为疏导巨大的IP O“堰塞湖”,证监会掀起财务核查风暴,规定当时正在排队的近900家拟IP 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2013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之后,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意在通过严格的财务核查遏制其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
申银万国研究所分析师林瑾指出,财务核查的重心指向了IPO在审企业的财务真实性,力求挤出财务水分,充分披露在审企业的风险;同时,证监会明确要求保荐机构应勤勉尽责,并进一步强调了其对上市公司的连带责任。
截至3月31日,610家排队企业提交自查报告。4月3日下午,证监会采用抽签的方式,按照5%的比例,在已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中随机抽取了30家作为首批抽查企业。其中有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创业板10家。9日,15个检查小组即开始了对第一批企业的现场检查。
据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在“五一”假期前通知第二批企业对自查报告等材料封卷。这意味着,第二批公司为期10个工作日的现场检查已于本周启动。
抽查:让浑水摸鱼者无法心存侥幸
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现场检查,监管层特别强调检查小组要“自行查阅企业内部资料及外部取证,参考但不依赖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并注重现场实地检查,以确定交易的真实性和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一位总部在北京的券商保荐人告诉记者,现场检查内容包括查阅内部资料和到企业外部取证。核查人员在核实合同和资金流等真实性的基础上,还对企业的上下游客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其检查的六大重点包括:收入、成本、资金流、三项费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
“由于有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公司虚增收入的前车之鉴,检查人员特别重视对企业收入指标的核查。”上述保荐人透露,核查人员会详细核查合同的签署及实际履行情况,并现场调查客户是否为关联方,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及关联方是否恰当披露等。
一位在审企业的签字会计师表示,在获取相关客户的明细账后,检查人员不仅要审核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真实、与合同规定一致,还要确认被抽查企业的货款是否来自客户;并查核双方的银行交易记录,通过抽查大额银行交易,对重点账户进行全面测试,以查验大额资金是否实际发生,来源去向是否存在异常等。
对此次抽查工作的专业性和严厉程度,业内普遍给予了肯定。上海交通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杨朝军指出,证监会此次提高财务审查标准,说明监管层对进行财务欺诈的、在等待IPO过程中及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企业监管愈加严格。“同时,这也是监管层决心将审核阵地前移、为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蓄势的重大举措。”
IPO核查第一刀怎么砍?
按目前的工作节奏,证监会将于五月下旬完成对首批30家企业的抽查。多少家企业将因财务问题折戟IP O?监管层将如何处置这些问题企业?
截至现在,证监会唯一公开点名的抽查中存在问题的企业只有天丰节能。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在现场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发现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公司需要进一步核实相关信息,稽查部门已就此展开了初步调查。
消息人士透露,天丰节能的主要问题是虚构收入,伪造银行单据,银行对账单无法与之匹配。
业内认为,无论抽查结果如何,事后处罚才是关键。
自去年年底财务专项核查启动以来,监管层一直强调“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虚假披露案件和欺诈上市案件的打击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还要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的查处力度”。
在财务复核及抽查开始前,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要让“怀着侥幸心理的人没法心存侥幸”,只要发现上市企业造假,就按绿大地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由于是“顶风作案”,天丰节能相关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可能会遭到比以往更严厉的处罚。
8日,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保荐项目频现严重造假,证监会目前已经暂停受理平安证券提交的新股发行材料。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猜测,平安证券的保荐资格很可能被暂停。
申银万国研究所分析师林瑾预计,监管层将加重对责任人的处罚,对欺诈行为实行零容忍。
沪上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认为,证监会应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披露、欺诈、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监管和处罚,并不断完善规则,从而使发行人、会计师、保荐机构回归本位,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清除企业财务造假,从而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