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继续为石油"纠结" 为主导世界石油市场而战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美国继续为石油"纠结" 为主导世界石油市场而战

2013年05月09日 09:47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宣称:“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一书中则描述了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围绕石油展开的一个多世纪争斗历史,揭示了石油和美元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美国新世纪石油战略及其影响。可以说,今后几十年,石油仍将是主要能源之一,美国也将继续为主导世界石油市场而战……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始至终是石油之战,美国一直是主要石油供应国。

    ●在中东石油业及其反复无常的政治中,美国成了主角。

    ●控制伊拉克的过程中,石油作为力量之源的分量超过了它作为燃料的分量。

    ●美国仍有条件再次实现石油自给有余。

    百年主导世界石油市场

    1895年8月,埃德温·劳伦庭·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采用先进钻探手段找到石油,拉开了人类能源消费步入石油时期的序幕。此后近百年内美国始终主导世界石油市场。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始至终是石油之战,美国一直是主要石油供应国。1914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2.66亿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65%。1917年美国石油产量增至3.35亿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67%,其中1/4出口,主要供应欧洲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提供协约国石油需求的80%。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是从日本侵略中国开始的。从1931年“9·18”到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年均需求石油约500万吨,其中90%从美国进口。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7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同他的高级顾问举行会议时指着世界地图说,他天天坐在房间里盯着这份地图,现在终于得出结论,“使世界摆脱当前的困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切断侵略国的供应线“尤其是用于战争的燃料供应”。但是,就在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摩根索和陆军部长斯廷森1940年7月发表石油禁运声明后的五个月里,日本从美国进口的86号燃料比声明前增加了550%。1940年9月26日,美国对日本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扩大侵略活动及即将签署日、德、意三国协定做出反应,宣布完全禁止向日本出口铁和废钢,但仍不包括石油。

    美国史学家指出,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后,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50%以上战略物资,特别是石油和钢铁,都是从美国获得的。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才被迫停止向日本供应石油等战略物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消耗的石油大大超过一战。1939年9月1日,德军以160万兵力、2000多架飞机和2800辆坦克,陆空配合,从西南、西北和北部三路入侵波兰。1939年到1944年,同盟国飞机产量从24178架增至167654架。轴心国飞机产量从14562架增至67987架。据统计,从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美国及其盟国消费石油70亿桶,其中近60亿桶来自美国。这个数字相当于1859年德雷克开采出石油以来美国石油总产量的20%。同盟国的航空用油80%以上是美国供应的,石油产品占美国向国外海运货物的50%以上。美国史学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始至终是一场石油战。”

    1945年,全球石油产量为36582.9万吨,其中美国石油产量占63.3%,直到1947年,美国石油出口仍大于进口。20世纪50年代,美国石油产量仍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5%,1970年美国石油产量达5.3亿吨,随后开始下降。

    美国主导世界石油市场达百年之久。

    从出口到进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对石油需求急剧增加。1950年美国的汽油销售量比1945年增加了42%。截止1950年,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煤炭。1965年,在欧洲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从1950年的85%降至47%,石油占比从15%升至51%,在欧洲能源史上石油第一次超过煤炭。1967年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1961年,中东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产量的25.1%,出口石油占世界石油出口的51.6%。1972年,资本主义世界石油日产量从1948年的870万桶增至4200万桶,所占比例从12.6%升至43.3%,其中:中东地区石油日产量从110万桶增至1820万桶,增加了1500%,世界石油开采重心正在转移到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1903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斯在上议院发表声明“如果任何其他强国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要塞城堡,英国政府都将视为对英国利益的严重威胁,我们将尽一切手段抵制这一作法。”对英国海军部而言,问题更为具体,为英国舰队获得有保障的燃料油供应来源,波斯或许可能提供石油。1907年,英俄条约规定,波斯北部属俄国控制,东南归英国,中部地区为中立区。1908年1月在伊朗南部马斯吉德苏莱曼开始钻探,5月26日从钻井喷出的油流比油井架还高出15米,波斯出油了。1944年初美国地质学家德戈尔耶发表报告指出“世界石油生产的重心正在由墨西哥湾———加勒比地区向中东———波斯湾地区转移,而且这一转移会继续下去,直到重心在这个地区牢固地确立。”1946年欧洲消费石油的77%来自西半球,据估计,到1951年,欧洲消费石油的80%来自中东地区。

    美国是后来者,却很快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和主宰者。1928年7月31日签署的《红线协定》是美、英石油巨头为瓜分中东石油资源达成的第一个协定,是美国冲破英法防线,涉足中东石油资源的重要一步。1943年2月中旬,加州美孚、德士左和加利福尼亚———阿拉伯美孚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们抵达华盛顿拜会美国国务卿,他们请求美国政府给予财政援助,以便把英国拒之门外,并确保二战后那里继续完全是美国企业。如果美国愿意进行援助,作为回报,他们将给美国政府提供某些参与开发沙特阿拉伯石油的机会和选择权。1944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英国驻华盛顿大使哈利法克斯看了他画的一张中东草图并说:“波斯的石油是你们的,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由我们分享,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则属于我们。”同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给罗斯福的电报说,他“怀着日益增长的忧虑”正在关注着石油问题。丘吉尔声称:“关于石油的争论对于我们伟大的共同事业和奉献来说将是一个不幸的序幕,就这里的一些消息来源所见,美国企图夺去我们中东的石油资源,而我们海军的全部供应依靠中东石油。”美国著名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在《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中介绍,1954年9月,由新泽西美孚的中东事务协调人霍华德·佩奇与伊朗财政大臣草签了财团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协议。10月,伊朗国王也签了字。

    财团的建立是石油工业的重大转折点。外国拥有租借权的观念,第一次被谈判和一致意见所取代。“随着伊朗财团的建立,在中东石油业及其反复无常的政治中,美国成了主角。”

    控制中东地区,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和经济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石油越来越供不应求,逐步从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变为最大进口国,其中主要依赖中东提供石油。到1980年,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下降至15%。2005年美国净进口石油6.13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达60.3%。美国成为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1977年,美国净进口石油的70%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中主要来自中东产油国。直到2001年,美国平均每天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2 6 6.4万桶,占美国进口石油的28.6%。

    很长时期,中东地区的石油质量好,价格低。二战期间,沙特阿拉伯每桶石油的生产成本约19美分(不包括矿区使用费21美分);巴林每桶石油的生产成本约10美分(不包括矿区使用费15美分),直到1955年未变。1952年,科威特每桶石油开采成本为10美分;伊拉克每桶石油开采成本为24美分。整个20世纪50年代,中东石油开采成本不及美国开采成本的1/10。1953年中期,A P134度的阿拉伯轻原油每桶标价1.93美元,A P131度的科威特原油每桶标价1.72美元。新泽西美孚第二次降价后,1966年8月这两种原油标价分别跌至1.8美元和1.59美元。1953年中期到1960年8月,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制成品出口价格指数上升9%,石油美元主要用于购买制成品。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价格上涨,而石油价格下跌,大大损害了产油国的利益。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东每桶石油价格仍在三美元左右。廉价“黑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经历20多年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源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巨头又在世界石油市场上高价出售中东石油,从中牟取暴利。“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物质文明是建立在中东廉价石油的基础之上的。”

    美国为什么付出巨大代价发动伊拉克战争呢?美国罕布什尔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克雷尔在其新著《资源战》一书中指出:“在控制伊拉克的过程中,石油作为力量之源的分量超过了它作为燃料的分量……控制了海湾,就等于控制了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于让我们的手握住了水龙头。”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