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看来,这场冲突是一次双方皆输的事件,京华时报的报道显得不专业、蛮横;而农夫山泉也采取了不加掩饰的水军战术,让人失去了对它的同情。他认为,这一事件原本可以良性互动,最终拷问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管控体系的混乱,结果却成了一场闹剧。
《环球时报》发表评论,《京华时报》同农夫山泉的“战争”打得轰轰烈烈,事情已经离开了最初关于饮用水标准的辩论,成为双方押上各自名誉的“赌博”。
评论说,对媒体和食品企业而言,公信力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为此,双方从最初的交手逐渐升级为誓把对方公信力打倒,以此捍卫自己名誉的决斗,不惜投入大量版面、财力。而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秩序驾驭不了争议,致使良性摩擦很容易转变成恶性对抗。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指出,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也给其他饮用水甚至其他饮料、其他商品生产者提了个醒:在质量标准上决不能含糊和掉以轻心。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社会大众的关注,是对食品安全的热切呼唤。这将会促进出台权威一统的质量标准,变成整个行业规范化的一件好事。
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马志强认为,尽管农夫山泉董事长有媒体从业经历,但其对媒体地位认识不够清晰,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风度不足,与同行、媒体发生直接冲突,这些都是危机公关的致命伤。
马志强建议,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对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冷静下来,以理智的态度进行和解,“否则就是两败俱伤”。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雷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由于外界作为旁观者,并不清楚农夫山泉的真正意图,这或许是农夫山泉进行的一次具有争议性的公关活动。“只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防止负面影响过大,而这比广告的效果要好的多。”
张雷表示,争议性公关曾在历史上有不少成功案例,尽管外界认为农夫山泉危机公关手段不够高明,但这或许正是农夫山泉高明之处。农夫山泉曾出现过很多争议性的事件,但最终在竞争中获胜,成为行业内的销售冠军。
张雷还认为,通过农夫山泉和媒体的冲突,也有利于公众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对行业而言,一些企业可能在争议中突出重围,进一步细分市场,提高关注度。
浙江电台音乐调频主持人鲁瑾参加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并分别对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提了一个问题。7日晚,她发布评论:“不少评论指向农夫公关水平低,我认为这不是核心。我们不能希望一个国家的秩序靠公关来维护,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权获得公平的法制和媒体环境,而政府在这场较量中却暧昧缺席。”
8日,微博中还流传着一个段子描述了这次冲突:“农夫山泉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虽然浙江省的及格线只有60分,全国统考及格线只有50分,但他每次都考90分。后来国家及格线提高到70分,浙江的及格线不变,这时北京的一孩子说,你们浙江的及格线比国家的及格线低很多,你是差生。农夫山泉很生气,断然决定不再去北京上学了。”(中新网杭州5月8日电/记者徐乐静 实习生邵思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