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整不应轻举妄动,调整货币政策仍需视宏观经济走势而定,目前货币政策的调整仍应以公开市场业务等数量调控工具为主。
短短48个小时内,欧洲央行和印度央行先后宣布降息。进入5月以来,全球货币战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全球经济复苏依旧缓慢的背景下,“印发钞票”似乎成为各国央行唯一的选择。继日本、美国在5月继续加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之后,欧洲和印度央行相继宣布降息大有掀起新一轮降息潮之势。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经济下滑、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对于降息应该慎重,不宜盲目“跟风”。
各国开闸放水刺激经济
5月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0.5%的历史新低,这是自2012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降息。业界将欧元区此次降息的原因直指经济低迷。
就在欧元区宣布降息还不到48小时,印度央行于5月3日宣布,将基准率下调25个基点至7.25%。这是印度央行年内第三次下调基准利率。印度央行表示,从2012年1月开始的高通胀状态已经得到了缓解,而现在印度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复苏速度较慢。
在此之前,日本和美国相继宣布继续加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5月1日,美联储在结束政策会议后表示,将继续执行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的计划,以维持低利率并刺激经济。而日本则更是将“放水”进行到底。4月4日议息会议期间,新上任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宣布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这意味着日本不仅要在4月购买6.2万亿日元日本国债,而且自5月份起每月购买规模国债约7.5万亿日元日本国债。同时,到2014财年底,日本的货币基础将接近翻番,至270万亿日元。
中国也曾两度下调利率
各国央行轮番开闸放水不禁令业界回想起始于去年二季度的一轮全球降息潮。出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去年5月1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3.75%。澳大利亚央行降幅幅度之大令市场担忧全球央行将再现降息潮。
时至当年7月,全球降息潮更是不断发酵。继续去年7月6日中国、欧洲、英国这全球三大央行联手释放货币宽松之后,巴西央行随即宣布将基准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8.0%的历史最低水平,同时韩国央行也在此后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00%,这是韩国自2009年2月以来首次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去年7月6日宣布降息可谓令业界备感意外,因为这不仅是自6月8日降息以来央行一个月内第二次降息,同时也是中国央行与欧洲同步降息。
对于中国央行在上一轮全球降息潮中两次下调利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指出,央行降息,说明希望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提升企业的投资意愿,改变对未来的预期,推动经济增长。
政策应以预调微调为主
面对可能上演的新一轮全球降息潮,在经济下滑、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央行之所以没有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由于2008年4万亿投资依赖货币超发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下半年通胀仍面临较大压力,可以说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美、日、欧相继开闸放水意味着西方经济复苏艰难,而且欧洲问题有加剧的态势,为了规避本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不排除全球重启新一轮货币竞赛的可能性。
“虽然国内3月物价水平不是很高,但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目前不一定要跟风重启降息。”在曹凤岐看来,由于4万亿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国内的货币投放已经不少,而市场普遍担忧下半年通胀压力将再度升温,“因此,在我看来,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整不应轻举妄动,是不是需要调整货币政策仍需视宏观经济走势而定,目前货币政策的调整仍应以公开市场业务等数量调控工具为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尽管存在重演新一轮全球降息潮的可能,但在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超预期下滑的情况下,央行没有必要加入加息的队伍中,“众所周知,目前宏观调控部门对经济增速下行的容忍度有所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比速度更重要,这意味着未来国内的货币政策应该以预调微调为主。至于是否有必要重启降息,首先应该关注4月份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