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3日电 题:理财焦虑催生“抢金潮”“中国大妈”成热词
存款利率跑不赢通胀,股市基金跌跌不休,理财产品不甚可靠,房产投资受调控,“无处安放”的钱袋子真是让中国老百姓无所适从。而随着四月暴跌的国际金价,“中国大妈”的“投资饥渴”似乎终于找到了出路。
4月初,高盛、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兴银行等国际投行纷纷大幅下调今明两年对于黄金价格的预期,国际金价随即大幅跳水,跌幅甚至一度达到15.3%。一时间,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抢金狂潮”,号称战胜华尔街大鳄的“中国大妈”成为网络热词。
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上海、广州、甚至香港各地金店人头攒动,黄金似白菜,销售迎来又一轮“井喷”。
据北京菜百公司透露,五一期间,菜百公司销售额达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逾20%。国华商场三天假期黄金饰品销售增幅超五成,特别是黄金手镯,增幅达61.2%。据香港媒体报道,位于旅游旺点的珠宝金行,顾客量自黄金周前已暴增30%~40%,凡足金制成品被悉数扫走。
当然,这场“抢金旋风”并未止于实体金店。记者查询中国最大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指数显示,“黄金”在4月份的成交指数同比暴增467%,最近七天成交指数同比增加404.3%。
“中国大妈”之所以疯狂“吸金”,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是因为目前的通货膨胀、货币超发和存款利率低等因素让更多民众希望借黄金投资保值。
对于“黄金”是否真能保值?现在入市抄底是否是对的时机?市场上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专业人士指出,投资型金条价格在紧跟现货金价基础上每克高出10-15元不等,而金饰价格由于内含设计、手工费,价格远高于现货金价,更是几乎不可能回购变现,根本不适合投资。
当然,投资黄金不仅包括金店购买黄金实物,投资者亦可选择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黄金、纸黄金、黄金期货等金融产品。不过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财富管理室经理吴志坚亦提醒,上述产品需要一定期货金融知识,并不一定适合普通投资者。
西南财经大学理财与信托研究所研究员叶林峰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并非持有黄金的利好时机。“金价正结束‘牛市’步入‘熊市’,预计未来震荡走低”,他表示,即使黄金作为硬通货有内在价值,但账面损失仍然会使保值效果打折扣。
作为一种金融产品,黄金更关键在于其金融属性,即会受到国际金融形势、汇率、机构炒作操纵的复杂影响。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赵菁菁在此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本轮金价下跌,除了受塞浦路斯拟抛售黄金、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或年底结束等消息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际金融机构唱空金价导致黄金抛售引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随着黄金交易发展和衍生投资品增多,普通投资者恐怕很难把握黄金价格的变化规律。
针对目前“中国大妈”无处安放的钱袋子,有专家建议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让百姓钱袋子更鼓的同时,钱放得更值当、更安心。除了依据家庭收入情况和风险承受水平选择股票、债券、理财产品等,赵锡军指出,以养老、医疗为主要目的的投资亦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