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农发行江苏分行行长石晶莹:强化服务"三农"职能

2013年05月02日 13:31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谈剑平

        专访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石晶莹

 

  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成立以来的近20年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充分发挥了政策功能,拓展了大量业务。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石晶莹,就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农重点,使农发行的职能履行更精准、更突出、更有特色、推进城镇化建设及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等问题等进行了对话。

  《农村金融时报》: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坚持服务“三农”,农发行江苏分行在提升粮棉油信贷支持水平方面都作了那些工作?

  石晶莹:在加强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坚持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保障粮食安全,支持保价稳供,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今年江苏分行安排新增100亿元支农贷款,集中支持江苏省粮棉油主要农产品供应及新农村建设。确保对江苏省粮棉油信贷支持份额不低于上年,中长期贷款投放额不低于上年。重点支持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的农村水利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择优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农村交通、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

  通过严格资格准入、落实风险度管理、推动兼并重组等措施,推进粮食流通和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改革改制,淘汰经营能力弱、亏损难以弥补、不配合监管的企业。做实做强粮食共同担保基金,争取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增加支持比例,强化对企业的行政约束力和风险保障力。在做实风险管理措施的条件下,重点支持地方储备的增储和扩储;推进地方储备粮贷款集中统一管理,争取县级储备贷款由改制到位的国有粮食企业集中统贷,市级储备贷款由储备粮管理公司、直属库或市属中心库统一管理。结合贷款期限和合同管理,做好粮棉油和化肥储备贷款的“双结零”工作。

  截至2月末,江苏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109亿元,贷款余额1145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企事业存款余额338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实际实现利润4.79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200万元;完成国际结算量1.3亿美元。

  《农村金融时报》:城镇化是近一阶段关注的热点,城镇化建设对缓解大中城市压力,增强区域城市辐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江苏农发行在支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做的?

  石晶莹:城镇化建设需要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撑,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发行发挥支农优势和特色的重点所在。要把握机遇、主动服务,同时又要准确领会、认真贯彻国家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确保信贷支持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012年江苏分行投入贷款128亿元用于支持江苏水利和新农村,有力地支持了江苏城乡一体化建设。去年江苏分行全年累放贷款809亿元,比上年多放95亿元,贷款余额连跨1000亿元和1100亿元两个台阶,年末达到1123亿元,全年净增170亿元,投放量和净增额均创下建行以来历史新高。

  助推城镇化进程,江苏分行积极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信贷需求。支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对城镇化过程中涉及的水、电等民生项目应大力支持。

  严格审核承贷企业的土地储备资质、融资额度和土地储备贷款用途;分析政府注入融资平台公司资产的合法合规性,确保符合政策要求;不再受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承贷、包含土地储备建设内容、以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项目。更加注重落实项目现金流、财政补贴、企业综合收益等其他有效的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建立贷款有效周转的“双回路”或“多回路电”。均衡设定中长期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减小集中到期的还款压力。要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培育和准入以自主经营收入偿债、自有资产承担风险的“非平台化”国有投融资主体;抓好已支持项目的清理整改,规避政策风险。

  《农村金融时报》:作为政策性银行,如何平衡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之间的关系?

  石晶莹: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既是农发行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江苏粮棉油产业化程度高、资金需求大的实际,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商业性贷款政策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类管理,不断优化商业性客户结构,培植基础客户群,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择优营销和支持优质大客户。积极营销符合区域经济特色、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对现有符合政策范围的优质商业性客户,要稳定优化服务,做好客户维护。对规模小、游离于政策边缘、自身抗风险能力弱、主营业务杂的企业要严控贷款规模,稳妥有序退出。

  组织资金的能力是金融机构能否在长期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购销储信贷业务面临市场价格、粮食产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等多重制约,中长期信贷计划长期偏紧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化内涵发展理念,向存款、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等主动性业务要效益。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