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06月03日 08:38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其成长的主要瓶颈,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微企业固有的经营特征和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与金融行业传统经营模式不匹配造成的。一是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小微企业主要实行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公司治理能力低,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约束性较弱。如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没有财务报表,很难被银行所信任。二是抗风险能力弱,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且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易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存续期较难预料。三是资产流动性大,小微企业在抵押担保上与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不匹配,缺乏传统固定资产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四是小微企业短期信贷需求较大,资金需求“短、频、急”,对稍纵即逝的商机很敏感,多为临时性周转资金需要,融资时效要求很高。

  虽然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治理机制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但笔者认为,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正是“门当户对”。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有着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特点,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快,理论上能够对称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但如何把金融服务转化为银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社会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银企和谐共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五个好”来实现。

  紧跟指导方向——用好政策

  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出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9条金融财税政策措施,随后银监会下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通过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年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连续3年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八个方面总计29条具体措施,从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随着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出台,国家从多个方面努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和瓶颈,创造了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应紧跟政策指挥棒,充分借助政府政策优势,多方联动、大力支持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既服务了实体经济,又能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的内生动力。

  找准服务重点——选好客户

  我国小微企业的分布行业比较分散,且具有数量大、领域广、经营同质性强的特点。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往往需要配备庞大的业务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来开展业务,使金融机构在人力、物力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扩大业务覆盖范围,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也会影响到服务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需转变“一对一”的营销观念,要把“零售业务”做成“批发业务”。通过关注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商圈,借助商会、协会、市场管理方等平台方的优势,对小微企业“一对多”地开展批量营销,使单个客户经理的管理半径获得有效延展,既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又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贴合企业实际——做好产品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由于没有历史经营情况作参考、没有银行信用记录、缺乏抵质押物造成“贷款难、贷款慢”,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小微企业客观上不能满足银行传统信贷标准。为此金融机构在设计产品时应综合考虑客观状况,既要风险可控又要贴合企业实际。一是产品在受理条件上要重点考察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和客户的还款意愿,着重分析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货款回笼情况和盈利情况,以现金流为考察重点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二是要重点分析企业实际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经营经验、人性品德、声誉等情况,把好“人品”准入关,重点支持诚实守信、家庭和睦、责任心强、社会信誉较好的企业主。三是产品要尽量弱化抵质押物的权重,不以抵质押物作为获得贷款的评判标准,加强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的业务合作,使小微企业在担保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

  提供高效服务——造好流程

  小微企业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资金,并转化为“生产力”。对此金融机构可从两方面来解决高效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专营团队,实现专营专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小微企业业务垂直管理、建立服务中心等方式建立专营型、专业化的一站式小微企业服务团队,配合独立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从内部提高机构对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扩大服务面,增强服务效果。二是简化审批流程,实行限时工作制。小微企业对于信贷资金需求的突出特点是“短、频、快、急”,所以在审批的流程设计上也应突出高效和灵活,如在资料收集、审查审批流程上进行简化,为小微企业开辟快速、便利的绿色融资通道。通过业务办理权限下放,达到缩短业务决策链、减少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建立风控体系——控好风险

  基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经营波动大等特点,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管理需要分解并贯穿信贷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包括区域信贷政策、客户准入与初选、实地尽职调查、信贷审批与发放、贷后管理在内的一整套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流程风险监控,具体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把好客户准入关。一方面要以企业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为考查核心,通过了解客户和客户的业务,仔细调查企业主体是否符合条件,企业申请贷款的项目是否真实,企业发展是否确实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受理小微企业信贷申请时要认真做好资金需求分析,仔细测算资金需求额度和贷款匹配期限,避免过度授信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和进行高风险投资。

  二要加强“软信息”调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贷款出现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的重要信息很难从其提供的资料中准确获得。如企业真实财务信息是不能够简单从财务报表中获取的,而应该通过上下游交易对手、银行对账单、库房存货等方面进行核实,以多人、多侧面、多角度的方式围绕企业开展全方位的立体调查,掌握企业真实的“软信息”,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要监控好信贷资金流向。金融机构在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时要严格按照“三办法一指引”做好信贷资金的监管工作,使信贷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民间借贷市场、股市、债券投资等高风险领域。

  四要做好贷后检查。小微企业由于实力较弱,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经营状况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贷后检查工作,通过调查企业所处行业情况、企业生产销售动态、资金周转状况、实际控制人日常情况等全面掌握企业经营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