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不足1万吨,同比下滑50%以上。这对于缓解目前多晶硅产能过剩过于有一定好处,对于在徘徊在亏损泥潭的多晶硅企业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没有产量他们自然就更加难以为继了。
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十分低迷,企业步履维艰。截止2012年底,国内仅有4家企业维持生产,并开工率不足50%。同时,2012年多晶硅产业销售收入100亿左右,亏损超过30亿。
尚普咨询分析认为,多晶硅产业如此低迷,主要是由于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充分暴露出来造成的。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部分企业自动放弃生产虽然会造成产能的有所降低,但是一季度产能下滑一半却不是这么简单,主要原因应该是国外企业倾销造成的。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国内多晶硅产能为19万吨/年,实际需求量只有15万吨,而当年进口量就达到了8.2万吨,占据实际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国内企业受到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据悉,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可以做出更低的生产成本,进而凭借更低的生产成本将价格拉低到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之下,却可以在保证盈利的同时迫使国内企业亏损甚至关六大吉。目前国内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大约为70~80美元/公斤,而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大约为25美元/公斤左右,一旦国际国内巨大的多晶硅产能释放,对国内企业无疑将形成致命压力。
为了遏止国外企业的倾销行为,中国已经对相关国家采取了“双反”调查。如果反倾销成行,目前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不利局面将可能有所改观,这会让国内多晶硅企业的日子好过许多。但是,最新的消息表明,中国的“双反”调查已经推迟到6月份,具体的利好可能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尚普咨询在《2013-2017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分析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国外企业的倾销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双反”调查虽然可以为行为赢得短暂的喘息时间,但是要彻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更多地还从自身加大对多晶硅行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尤其在核心技术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最终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上面彻底赶上外资同类企业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