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多位基金、券商、银行高管的债市“硕鼠”案正在持续发酵,“代持”、“养券”、放大杠杆等操作手法成为众矢之的。机构纷纷避嫌,去杠杆化动作明显,此举也引发了市场收益率的短期波动。
“老鼠仓”事件引发债券基金赎回
受到债市“老鼠仓”事件的影响,近期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走低。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本期(4月19日至4月25日)基金业绩表现中,债券型基金以平均下跌0.26%的表现在各类型基金中垫底。
金牛理财网研究中心何法杰认为,债券市场“代持”风波使得机构去杠杆化操作加剧,并引致债券基金收益率整体呈现出回落的态势。
债券基金最近不仅业绩不佳,还屋漏偏逢“赎回潮”。有消息称,基金公司的债基都或多或少遭到保险机构赎回。
“份额大量赎回直接导致资金面紧张,造成收益率震荡。”华泰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乐乐解释,净赎回和收益下跌是如影随形的关系。
国金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剑辉亦认为,债市“代持”风波引发的是投资人对于债券基金的信任危机,由心理情绪引发的抛售行为正在蔓延。
债基面临集中减仓压力
债市监管风暴也引发了固定收益圈一片风声鹤唳。数米基金研究员王炜告诉记者,前期业绩表现好的债券基金经理现在压力都非常大,监管层也好、普通投资者也好,都会怀疑:好业绩是不是因为之前放了杠杆?
“其实从债券基金一季报的情况看,去杠杆步伐在万家基金邹昱案曝出之前就已经开始,不过这次监管风暴让降杠杆幅度更大而已。”招商证券高级分析师贾戎莉指出,一季度末,债券型基金平均债券仓位,即债券市值占资产净值的杠杆比为124.8%,自历史新高回落,较上季度末下降5.9%。其中,封闭式债券型基金平均债券仓位为151.9%,下降9.2%;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平均仓位为120.1%,下降3.8%,其他类型债券型基金平均仓位为138.4%,下降14.2%。
在贾戎莉看来,杠杆比例的全面下降表示基金的风格开始转向,机构对债券市场的预期并不如上一季度乐观。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宋楠亦指出,去杠杆化会导致债基面临集中减仓压力,按照杠杆比140%测算,其金额达400亿元至640亿元。
基金大规模集中减仓,势必带来债市价格的下跌;债券价格的下跌又将带来债基净值的下降,进而引发债基再次去杠杆;再次去杠杆后,债市跌幅将进一步加剧,如此产生连锁恶性循环。基金杠杆比率的降低将拖累债基收益率预期,短期可能是部分投资者对债基的大规模赎回,长期则限制了债基收益和投资空间。
当然,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债市规范化无疑是好事。张剑辉强调,“虽然短期阵痛会导致债市波动较大,但是如果投资者长期持有债券基金,那么波动就会被消化掉,因此无需过于悲观。”
监管层限制债券基金杠杆率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加强了对基金分散投资、杠杆上限的规范。办法规定“基金的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整体上控制常规基金的杠杆水平。同时要求,“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含股票、债券)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将10%的分散化要求从股票扩大到债券等其他证券。
证监会在其说明中指出,对杠杆水平不加约束,容易导致基金经理为比拼收益而争相扩大杠杆,进而加大基金的波动性和系统性风险,不利于固定收益基金的发展。
对此,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胡立峰认为,监管层关于双10%比例扩大的规定凸显了非股票投资领域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总体来说,这两大监管对债券基金压力是比较大的。但市场也要冷静对待公募基金投资运作法规调整,慢慢予以消化和吸收。在他看来,公募基金是“公共汽车”,不能“飙车”。债券基金不能不顾流动性追求收益,也要注意流动性与收益的平衡。
好买基金研究员卢杨则认为,央行、证监会等监管层过去半年间对债券市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旨在通过多方位的“组合拳”来加强对债市的整顿和监管。短期当然有阵痛,方向却是正确的,并可提前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