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股市低迷券商受影响 部分券商被迫裁员

2013年04月29日 09:1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据了解在A股上市的9家券商收入同比下降了22%,利润更是下滑了55%,靠天吃饭的券商自然也想着如何节衣缩食,于是裁员、转行层出不穷,有些亏损严重的券商甚至会砍掉整个部门,一时间券商内部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券商研究所作为券商的分支机构形势也是不容乐观的,根据一家中型的券商研究所所长透露,去年几乎所有的研究所都没有赚钱,赔钱的占大多数,像中信、申万等大型研究所还赔了几千万。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投研总监乐嘉庆回忆,早在2007年之前研究所仅仅是券商内部的辅助部门,主要功能就是做研究然后将报告卖给券商,这也是唯一的赚钱之道。不过随着2007年牛市的到来,研究所的赚钱路子又多了一条,那就是基金分仓。

  乐嘉庆:主要有两块,一块是直接卖报告,个股报告或行业报告,一年50万、100万,但是这块不是他们盈利的主要方式。基金公司做交易要在做券商的十倍上,做交易有佣金,这个佣金就归他收了。

  基金分仓给券商研究所带来了新的动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基金入住分仓,券商研究所们纷纷花重金来聘请金牌分析师加盟。分析师整体的薪酬水平也是一路攀升,个别顶尖的身价能够超过数百万。于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奇怪的景象就是分析师的收入是过百万的,研究所的收入是过亿的,这市场一片歌舞升平。

  不过好景不长,A股自2007年之后开始慢慢进入一轮熊市,虽然之间有反弹,但是市场趋势向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气大幅降低,交易量萎缩,而这些对于券商研究所来说无疑是一大灾难。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石建军总结了当时研究所窘境,收入减少了支出却还在上升,减薪裁员的现象开始出现了。

  石建军:研究所相对来讲基本上都是除了招人以外以前搞策略研究,后来分散了很多行业研究,这样的话人员是不能少。另外一方面,现在通货膨胀也好,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也好,对于券商、各个研究所的成本开支也是一块,我们认为人力成本这块也确实是一个因素。

  还有一个令人诟病的现象就是券商发展的太快了,2007年之前A股券商也就二三十家,随着市场发展券商猛的增加到了近百家,新增券商要发展肯定要大力招人,大量的新增研究员的涌入也是导致分析师水平良莠不齐,报告注水的局面也是常有发生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投研总监乐嘉庆就支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券商分析师的形象开始慢慢变差。

  乐嘉庆:大家都雷同,报告也都差不多,比如说策略报告,因为公布的数据都差不多的,大家也都差不多。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去年曾公开自己2005年的一篇杂文,标题十分的刺目名为“一群傻子评出一帮骗子?”回顾当年基金经理的表现确实是令人失望,1780点之前没有一支基金成功逃顶的。1780点之后国务院宣布宏观调控,也没有多少支基金及时撤离的。这难道不是傻子吗?再看当年各大券商分析师的报告,绝大部分投资建议都是增持或者是中性,极少见到减持的报告。基金经理如果都是按照这些报告操作那分析师岂不是骗子吗?

  这样的恶性循环直到现在还存在,不过好在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相关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关的整改。根据乐嘉庆介绍,现在的券商研究所并非是只靠基金分仓来吃饭了,他们正在自力更生,自产自销,这可能是未来研究所的发展方向。

  乐嘉庆:不是让你纯做研究,他们现在为产品服务自己卖产品。举个例子,申万改了,海通也在改了,人人开始卖产品了。

  不过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石建军并不认可这种研究所的新定位。石建军认为研究所应该返璞归真好好做研究,不要承担其他无关的责任。

  石建军:实际上研究所总体上亏损是正常的,因为它是搞事业单位的,不是搞企业单位的,企业可以有产出,事业单位基本上是以服务为主,以服务为主的情况下肯定是属于纯支出的。有些公司以前是走市场化道路,研究所基本上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如果市场不是太景气的话有可能就得压缩开支了。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