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监管升级引发“去杠杆”效应
一场稽查风暴,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灰色地带”展露在众人面前,伴随监管调查的不断升级,由市场情绪主导的本轮调整行情,短期内料将进一步发酵。
现券市场延续颓势
自上周三开始,关于“央行将对固定收益市场展开为期4个月整顿”的消息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市场需求大幅回落,一级半市场买盘趋弱,二级市场卖盘占据上风。
“尽管汇丰昨日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低于预期,使得利率债出现了短暂的企稳,但鉴于市场不确定因素仍在积聚,利率债后续呈现震荡态势将成大概率事件。”一位商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相较于利率债,现阶段信用产品收益率仍将继续反弹,毕竟此次监管事件对于信用市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一大利空。”
中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收盘,银行间中低信用等级产品收益率继续向上攀升。其中,“11首农MTN1”以及“13重汽MTN2”等券的成交变动带动中短期票据AA+曲线1、3年期上行2BP-7BP至4.26%和4.70%的水平。
“就目前来看,债市抛压依然沉重,随着买盘的消失,低等级高票息信用债几乎成为‘弃儿’。”上述交易员坦言,“近期债市的监管风暴引发了保险等机构的赎回,同时,为了符合监管要求,此前放大杠杆操作的基金也不得不卖出债券,降低杠杆,抛压之重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短期内,影响市场更大的因素仍是事件风险的发生。前期因外围欧债尾部风险及国内疫情引起的避险需求,以及最近的监管风波,均是现阶段导致债市波动的主要原因。鉴于当前难以断定这波降杠杆行情会持续多久,券商普遍建议投资者对中长期信用产品维持谨慎态度。
“近期收益率忽起忽落,幅度相对较大,市场的波动率也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债市依然比较脆弱,其风险较前期进一步加大。”顺德农商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员宋球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交易而言,近期收益率一旦有所下行就是出仓的好时机。”
调整压力不容小觑
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市场,从某种程度来说,已经暂时脱离了宏观经济和企业基本面的分析范畴。债券行业交易规则的整顿清理措施如果日趋严厉,甚至有可能会带来信用债价值全面重估的风险。
展望后市,在近期信用产品大跌中出现的一些市场信号,需引起投资者重视。首先,在最近市场抛售券的过程中,涌现出不少资质优、票息高的所谓优质个券。在以往普通的市场波动行情下,这类“好券”往往仍会被各机构持有到期。可当前为满足快速去杠杆和流动性需求,不得已也抛售变现,被迫清理,前景悲观。由此可见,部分机构的处境较为窘迫,悲观情绪或将继续蔓延。
其次,受债券基金赎回的流动性变现影响,一些高流动性品种,例如被债券基金重仓持有的转债产品也将出现显著下跌。如果该趋势进一步延续,则基金净值压力就会更大,赎回也相应更严重。
最后,监管导致一些机构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强制去杠杆合规,造成短时间内市场调整过大,容易触及另一些机构的止损线,引发连锁下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业界普遍认为,本轮信用市场的调整压力何时能够缓解,目前尚无法定论。但是市场仍需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如果届时宏观经济基本面数据也出现了稳定迹象,则叠加监管问题,将对于债券市场形成更大压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