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最快今年三季度完成

2013年04月24日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贾丽

  美的集团董秘江鹏表示,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之后架构更加扁平化,对于美的集团的长期商业模式,仍需探索

  4月22日,在美的电器召开的201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方案获高票通过,其重组方案的各项子议案的通过率均在98%以上。

  据了解,此次股东大会现场,股东及股东代表25人,大部分股东通过网络投票行使自己的权利。据悉,美的集团产品品类已从60余个缩减到核心的20余个品类,以进一步聚焦产品。

  4月23日,美的电器董秘江鹏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随着美的集团整体上市前的架构调整,江鹏去年8月正式任职董秘。虽然上任仅半年,江鹏对记者的回答颇显娴熟。

  对于上市进程,江鹏表示,初步预计重组最快在今年三季度完成。“未来高端小家电将成为业绩亮点,加大对整体利润贡献的比重。目前,美的集团暂没有考虑自建电子商城的计划。”

  整体上市方案

  获尚需商务部门批复

  《证券日报》:美的集团整体上市目前进展如何?美的提出今年实现1187亿元,格力提出目标12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格力电器营收更是增长10.98%。重组成功,美的集团如何保持家电规模第一?

  江鹏:在股东大会开完之后,公司需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备相关材料,整体上市尚需获得商务部门及证监会的审核与批复。目前整个流程在按进度加紧推进。就方案本身,公司之前已多次向监管部门进行了沟通汇报,应该说推动整体上市,加强协同效应,规范公司治理,增强公司实力的并购重组,比较容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与认可。按照进度来看,重组预计最快在今年三季度可以完成。

  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启动实施战略转型,转变以规模作为优先指标的增长方式,将保持盈利水平的稳定提升作为导向,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来看,已逐步取得良好效果。

  《证券日报》:到目前为止,美的转型是否算彻底?上市是否意味着美的企业的战略调整画上句号?

  江鹏:公司转型涉及多方面。其中,管理架构调整、渠道模式的变革、人员组织的优化等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从第三方数据及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看场份额回升、盈利能力改善,取得预期效果。然而从长远来看,产品力提升、品质改善、效率提升、国际化进程是持续的长期过程,还需要不断完善。

  美的品牌由商标授权

  转由集团统一投放

  《证券日报》:此前,美的集团设定2015年实现销售2千亿元目标,并提出“再造一个美的”。如今看来,此目标是否改变?

  江鹏:公司将坚持规模与盈利的平衡增长,规模已不是优先考核的标准,我们更希望盈利的增长能高于规模的增长。

  《证券日报》:美的集团未来利润增长点是在哪里?美的未来发展的年增长30%目标,如何实现?

  江鹏:公司盈利增长点与战略相匹配,主要来自三方面:产品结构的优化、效率驱动和全球化战略。

  美的通过产品品质提升,优化结构,增加高端产品占比实现毛利提升和效率持续改善;控制成本费用;推动全球化布局,加大自有品牌占比,提升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盈利水平。公司小家电虽然多个品类已为市场第一规模,但整体盈利水平与同类公司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年小家电的整体盈利水平预计会有较大改善,高端产品在公司利润比重将提升。

  《证券日报》:美的电器法人资格注销之后。美的集团如何在国内外市场维护美的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

  江鹏:对消费者来说,大家认可的是美的品牌。之前美的品牌的商标使用权,由美的电器通过关联交易,以授权方式交由美的集团使用。集团上市之后,美的品牌在集团整体架构下,统一管理和统筹整合,有利于整体投放和维护,提升品牌价值。

  管理架构扁平化

  商业模式仍在探索

  《证券日报》:美的集团实现整体上市,随着股权激励的实施,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如何结合? 作为公司高管之一,您是否可以谈谈切身体会?

  江鹏:很多规模型的企业,很早就推动股权计划。美的此前也推动过几次,但由于诸多原因未实施。集团上市之后,有利于建立高管和股东长期的激励机制,将公司的业绩与高管的激励机制结合。原本公司各个级别就建立较好分权机制,各司其责,上市之后架构更加扁平化。

  《证券日报》:美的曾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来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现在是否可以说已经找到?

  江鹏:稳步保持利润增长的商业模式,在这阶段会得以持续推动。但公司的商业模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确定哪种模式更适合公司,是不断探索过程。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