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京城买房调查:18岁高中生身背近千万房贷

2013年04月22日 08:51   来源:东方财富网   

  细则落地新、旧豪宅市场反应迥异为了保值豪宅成为不惜代价拿下的“必需品”

  高档房 18岁小业主背上千万债

  上课铃声一响,短暂的交谈就告一段落,琪琪(化名)赶紧跑回教室,为高考前的第二次模拟做准备。

  去年12月份,刚刚年满18岁的琪琪正在紧张地备战高考。但与大部分同龄人不同的是,上月中旬,琪琪在许多张连自己都没来得及看清的文件上签字后,就成为了一套价值1200万的房子的主人。不过,换一种说法则是:还未获得高中毕业证的琪琪,已经开始身背840万元的购房贷款。不仅如此,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像琪琪这样的“小”业主在新政后的豪宅买卖中并不少见。家长为了获得购房名额或是贷款优惠,过早地就让孩子成为房东,并背上了巨额负债。

  18岁高中生身背近千万房贷

  作为琪琪母亲的吴女士,从去年起就想买套大点的房子,但因为北京严格的限购政策,加上不愿出售名下的两套房产,吴女士的买房计划始终未能如愿。去年底,女儿琪琪终于年满18岁,让吴女士萌生了用女儿名字买房并享受首套房贷款优惠的打算。

  今年春节假期刚刚过完,吴女士就接到某楼盘销售人员小王的电话。

  “我们项目位于东四环CBD附近,新加推了一些230平方米的四居和290平方米的五居,均价五万多每平方米,您有买房的打算吗?以后这样的核心区很难再有新房了。”小王问道。

  “我想买套大点的房子,但已经没有买房资格了,怎么办?”王女士回答。

  “您有名下无房但满18岁的孩子吗?或者是您自己的公司?我们都可以帮您买到房子。”小王说,他们项目中用公司名义买房的不在少数,但要缴纳额外的交易税费,如果有年满18岁的孩子,不但可以按照首套房来买,还可以享受到85折的贷款优惠。

  “孩子还在上高中,能贷款吗?”吴女士感到疑惑,觉得银行不会为没有偿还能力的孩子放贷。

  “没关系的,我们有几家合作的银行,很好操作。您如果有自己的公司,就为孩子办一个雇佣合同,给孩子开个收入证明,如果没有我们就帮您找这样的公司,保证让您贷到款。”小王言之凿凿,终于说动了本就想买房的吴女士。

  隔了一个礼拜左右,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吴女士将签合同的时间定在了周末,销售小王已经事先帮吴女士的女儿琪琪弄到了一张雇佣合同和1000元/月的收入证明。

  在办理贷款时,由于与开发商的合作关系,整个过程并未遇到问题,银行方面先是在把琪琪和吴女士的收入捆绑到一起后,让吴女士出示了自身房产、汽车、股票等资产的证明后,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批贷手续。

  当天吴女士就顺利买到了一套230平方米的大四居,总价约1200万元,在当场交了30%也就是360万元的首付款后,琪琪成为了这套CBD豪宅的主人,同时背起的还有840万元的房贷。

  调控下新房豪宅受影响不大

  吴女士的故事十分典型,也是当前北京市场上豪宅项目的主要成交方式之一。由于千万级别的豪宅买家普遍是多次置业,在限购严格的情况下,用孩子名字或是公司名义买房就成为常态。这也使得新房豪宅市场即便遭遇严厉调控,依旧未见颓势。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3月,北京在售报价超过4万元/平方米的豪宅中,共实现成交598套,成交金额达45.1亿元,同比上涨42%。

  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珊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年中楼市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调控,但是豪宅市场由于与民生问题关系不大,一直未受影响,被认为是最为稳定的物业,不少富裕阶层在抵御通胀之时,也将豪宅作为了资金的避风港。

  类似的市场判断也获得了豪宅开发商的认同,远洋地产在望京区域打造的远洋万和公馆项目,均价达到6万元/平方米,且主打2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单套价格都在千万级别以上,一般来说,是成交比较缓慢的项目。但该项目的市场总监牛牧远却告诉记者,目前万和公馆积累的客户早已超过项目的供应量,开发商甚至不得不控制一下销售速度。(北青网)


(责任编辑:蒋柠潞)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