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股市行情就像晚春的天气一样波折连连,市场刚刚聚积起人气,就因为IPO和禽流感疫情一哄而散。而原油、煤炭、基础有色金属和农产品等板块今年以来也都不同程度地染上“软骨病”。更出乎意料的是,十年来受益于宽松货币及通胀预期大涨的黄金,在过去几天内陡然成为烫手山芋,单日9.3%的自由落体式暴跌呈现出一幅“财富悬崖”的悲壮场景,黄金也从“避险天堂”转瞬间变成了“惊悚炼狱”。而这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诸多启示,其中非常重要的便是建立理性的安全观。
首先,投资市场上的安全概念具有相对性,其中包括多重涵义。评价一项投资,先要着眼于潜在收益的高低及其面临风险的大小;若收益预期显著高于风险预期,便要尤为注意其安全性。同时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横向比较检验,只有在多个品种相互对比后,潜在风险较小的品种才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不同人群对于安全的理解并不相同,某些固化的、趋众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强化某类投资品种的安全性,而信息的人为加工也可能掩盖某些“安全投资”的真正风险。在股票的世界里,低估值的股票安全性通常更高,高价股必须有可持续的高成长性作为支撑才不会成为“危险品”。作为传统的等价物,黄金在具备储值功能和制造业所需的使用功能同时,又被资本市场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功能,比仅仅依赖收益预期的股票安全得多。然而这种安全并不是绝对的,由于黄金自身的多重属性,金价也不能免于市场情绪波动的困扰。另外,伴随着趋众资金的盲目追逐以及世界黄金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华丽包装,黄金的安全性也被有所夸大。
其次,投资品的安全具有阶段性,即“没有永恒的安全”。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投资标的的估值会发生变化;估值越高,所需的支撑因素就越多,其安全性就变得较为脆弱。具体来看,当上证综指在5500点至6000点时,A股平均市盈率接近49倍,如果此时入市无异于火中取栗;而当股指跌至1700点以下,选择市盈率低于14倍的绩优股将明显安全很多。对于当前的黄金来说,安全预期难以动摇的阶段也已成为过去式。虽然近十年以来,金价的上涨因全球通胀水平和预期不断升温获得支撑,但数据显示,在2013年3月美国和欧元区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仅比2004年11月增长了65.6%和50.8%的情况下,同期黄金ETF的累计涨幅却高达250%,金价的走势明显透支了宽松货币的未来影响,导致原先安全的基础大打折扣。
最后谈谈投资品安全的相关性。一种投资品的市场表现往往取决于另外一个或几个品种的表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是正向的,有时是反向的。具体来说,理想的投资应当是一个组合概念,而组合的配置和动态的调整是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的关键,所以相同或类似品种过于集中的组合不利于风险的管理。例如,当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了110美元/桶的支撑位时,不甘心失败的机构不得不卖出黄金以弥补原油账下的亏损。然而若是将组合中的较大份额分配给国债,情形就将有显著改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以来美国和欧元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下降了29和18.9个基点。
(作者为首创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王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