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谭浩俊:为何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在衰退

2013年04月16日 07:39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这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基本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

    令人感到矛盾的是,虽然经济运行状况不佳,GDP增速明显低于预期,但是,固定资产却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0.9%,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按理,在善于利用投资手段,善于发挥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应对经济的稳定、复苏发挥积极的作用,经济增长不应再在低位徘徊。至少,应有恢复的迹象,为什么仍处于低迷状态呢?这是否意味着,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正在衰退、正在弱化呢?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没有投资的快速增长,经济运行状况可能更糟,经济增长率也会更低。这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高达2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却带不动经济的复苏、带不动经济运行状况的好转,又是为什么呢?前些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也在20%左右,很多年份,还低于20%,但是,经济增长率却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一旦投资增长率超过20%,还被认为是投资过热,需要及时予以调控。不然,就会出现重复投资、盲目投资的现象,给社会财富造成浪费。

    就算出口疲软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但也不至于影响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重要的,在出口疲软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当更加明显、有效,为什么却作用不明显、效果不理想呢?唯一的可能,就是投资的有效性差了,投资的正面作用与效力下降了。

    原因很简单,无效投资多了,有效投资少了。生产性投资被非生产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等投资严重挤兑,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下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需要紧密依靠生产性投资创造就业、财富、生活。近年来,在生产性投资方面,却出现了政府不重视、企业没信心、投资者没热情的现象。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生产性投资被挤兑的现象更为严重、更加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到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方面。地方政府所出台的各项投资政策,仍然是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与此相适应,社会资源的流动,也继续向非生产性领域集中。不然,地方负债也不会以几何级数增长,房价也不会控而不降。以房地产为例,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到位资金26962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6.6个百分点。

    相反,由于生产性投资严重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严重缺乏,在金融危机面前,实体企业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在困难面前,绝大多数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出现了生存危机,更别说发展了。

    从今年一季度的投资情况来看,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了20.9%,但作为投资“主力军”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率却只有16.2%,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这样的格局,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怎么可能不衰退呢?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持续作用还如何发挥呢?

    正是因为在投资过程中,过度地强调投资的速度和规模,而不重视投资的结构与质量,不重视生产性投资,直接影响了实体企业的发展后劲,影响了实体企业在就业、居民收入提高等方面的作用,使社会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严重变形,使投资和消费两者无法形成有效互动,投资带不来消费,消费拉不动投资。原本是“三驾马车”,现在却变成了“三辆破车”,没有一驾马车是完整的、没有问题的。自然,经济增长就很难保持平稳与健康了。

    一边继续高举投资大旗,一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正在逐步衰退,这样的发展思路、策略,值得反思。如果不加以修正与完善,不仅会对经济复苏带来严重影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留下更多隐患。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