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紧随政策掘金 基金经理重拾消费成长主题

2013年04月15日 07:5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并未如预期般乐观,这令此前较为强势的周期股前景难以预料。在此背景下,部分基金经理则再度将目光聚焦在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业绩增长稳定的消费股上。他们看来,在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逐渐淡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清晰之前,“消费+成长”将会成为 A股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主题,而前期部分消费股的大幅调整则给投资者带来低位介入的机会。

  经济转型重要推手

  在汇添富消费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朱晓亮眼里,消费行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他表示,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总体上处于探底企稳的时期,但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而从政策方面来看,政府强调新型 城镇化建设,这是未来经济升级转型的一大重点,消费行业将长期受益于政策扶持,值得重点关注。

  朱晓亮进一步指出,中国目前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受累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多国主动货币贬值以及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影响,中国出口疲软的局面难以出现好转;而在政府投资方面,出于挤泡沫、控通胀等方面的考虑,以及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需求,政府对经济高增长的诉求正在下降,因此,推出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的概率较小;而受益于财政支出倾向民生、消费升级仍在继续的双重影响,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转型。

  而具体到 A股市场投资,在历经了周期股狂潮和消费股调整后,部分基金经理的目光也重新聚焦到消费股上。 天治成长精选 基金基金经理章旭峰认为,目前经济基本面、政策面都没有明确的利好,无法支撑股市反弹,近期股市将继续保持震荡格局,缺乏趋势性上涨机会,结构分化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股市的主旋律。他强调指出,未来“消费+成长”的行业配置策略将是主基调,同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军工、环保等行业的主题投资将贯穿全年。

  紧随政策掘金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公款奢侈消费被叫停,基金经理们对消费股的态度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在他们看来,未来消费股投资也需要紧跟政策指挥棒,民间消费升级将会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

  朱晓亮就表示,消费品可分为可选消费品和必需消费品。可选消费品,如 汽车 等跟宏观经济周期有明显关联;而必需消费品,例如服装、 食品 等则与宏观经济关联不大。在投资中,将紧密跟随政府扶持政策、围绕消费升级的主线。对于宏观经济下行过程中,受到调控政策影响的可选消费品股票保持相对谨慎,而关系到日常生活的居民必需消费品因在政策扶持下,有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扩大规模,竞争优势日益突出,对于此类消费品股票将密切关注。

  海富通基金则指出,去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抵制铺张浪费”的要求斩断了高端白酒等商品一直赖以生存的公务消费这根“脐带”,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相关消费领域也可能随之受到波及。长期而言,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好产品可能将成为市场真正的成长主力。


(责任编辑:华青剑)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