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分化 保本型产品触底反弹

2013年04月13日 07:33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肖怀洋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持续升级。各类理财产品也初现分化端倪。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而保本型产品收益率却逐月上升。

  虽然二者收益率差距在缩小,但保本产品仍然不如非保本产品更具吸引力。《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大型银行的北京几家营业网点发现,4%这一数字可以看作是二者收益率的明显划分界限,同样期限但收益率较高的非保本产品往往早早售罄。记者了解到,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有保本与非保本之分,但银行出于声誉考虑,对绝大多数非结构化产品都能够如期兑付,所以投资者也就更加优先考虑收益率更高的产品。

  保本向“上”非保本向“下”

  监管升级加速收益分化

  记者近日咨询了多家银行网点在售理财产品的情况,了解到,大多数保本型产品收益率都在4%以下,而非保本产品则基本高于4%。一家大型银行的网点同时在售一款77天期限保本产品和一款76天期限的非保本产品,前者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5%,而后者收益率却能达到4.1%。

  虽然保本型产品收益率仍然明显低于非保本产品,但是今年以来,这一差距正在缩小。普益财富对3月份理财产品进行了统计,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4.57%,较2月下降0.03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3.76%,较2月上升0.10个百分点;保证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3.35%,较2月上升0.11个百分点。

  而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到今年第一季度,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逐月上升;保证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在1月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月出现下降,而3月又开始回升;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自2012年12月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1月下降0.05个百分点,2月下降0.04个百分点,3月下降0.03个百分点。

  保本与非保本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对此,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认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下滑,未来将可能延续这一趋势。这是由于该收益类型产品之前通常采取“多对多”资金池的运作模式,随着监管层对“资金池”类理财产品监管的加强,该类产品面临整改为“多对一”或“一对一”产品的压力,原资产池中诸如信贷资产或信托贷款等的高收益资产减少。

  而保本产品收益率经历了去年全年的持续下滑,今年1月份开始触底反弹。过往数据显示,保本型产品平均收益率在2012年初高达4.4%左右,而到了今年1月份下滑至3.3%左右。业内人士认为,保本型产品低点已过,此类产品属于银行的“类存款”,收益率高低与银行资金面宽松程度关系较大。今年以来,央行连续进行正回购,预计今年货币政策更加趋近中性,适度收紧银行信贷增长。在此预期之下,保本产品收益率上升也在情理之中。

  风险趋同

  导致保本产品难受追捧

  收益率的明显差距,也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受追捧程度大相径庭。记者了解到,上述收益率4.1%的非保本型产品在发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而3.5%的保本产品却仍然有售。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一般而言,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售罄速度较快。一位投资者也表示,并不是很在意是否保本,选择时主要看重高收益率以及期限是否合适。

  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告诉记者,银行理财根据收益类型划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证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并不是指该类产品到期一定不保本,只是表明可能存在本金损失。而通常,中资银行发行的非结构性、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到期绝大部分都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

  正是由于市场对非保本产品的保本预期,使得投资者忽略了产品收益类型的选择,而更关注收益率高低。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8号文”的影响显现,投资于非标准化债券资产的产品受到严格约束,今后银行理财差异化会更加明显。虽然中资行几乎都会对自营理财产品按期兑付本息,但银行高层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投资者风险自负的观点。分析人士称,银行可能借资金池整顿之机,推动理财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程度,符合不同风险需求的投资者。

  从现有的三种收益类型产品来看,保证收益型有机会获取更高的收益。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告诉记者,保证收益型产品通常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策略是全部或大部分本金用来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以此保障最低预期收益,另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衍生交易品种,博取较高收益。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3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3784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2268款。到期收益率榜单前列的几乎都是结构性产品,排在首位的星展银行某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1%。

  不过相对而言,结构性产品波动也较大。在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记者注意到,这4款产品都属于结构性理财。以某股份制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2012年第四期产品1”为例,产品挂钩标的为4只知名企业股票,预期最高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分别为13.50%和2%。产品设立的4个观察期中,挂钩股票表现水平的平均值均未达到预期。最终该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仅为2%的预期最低收益率。


(责任编辑:蒋诗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