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本应是一个股票市场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今却成为一个碰不得的敏感词,一丁点儿相关信息都能让市场闻风而动。监管层对此内心着急,表面却避之唯恐不及。IPO为何让人如此纠结?
停或不停都是问题 从去年年中到现在,在股市的起起落落中,热点不断变换,但新股发行一直都是市场的焦点。先是在股市不断下跌中被认定为罪魁祸首,遭到各方口诛笔伐,后又在实质性暂停后制造了股市“堰塞湖”,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让投资者心神不宁。
自去年二季度开始,股市持续低迷,投资者看不到希望。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企业的IPO热情不减,队越排越长。投资者不赚钱,融资者照融不误,这一反差把A股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的弊病暴露无遗。
很多人认为,正是源源不断的新企业上市抽走了股市资金,影响了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应立即暂停IPO,让股市休养生息。随着股市的持续下跌,这种呼声越来越高。
这把监管层推向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不暂停IPO,难以承担市场对其造成股市下跌的指责;如果暂停,那么多排队的企业怎么办?重启的时候怎么办?但在各方压力下,IPO最终停发停审,可其中各种纠结让监管层始终不敢公开承认这一事实。
IPO不可承受之重
毫无疑问,在美国市场上,很少有投资者会为扩容而担忧,因为能否发行成功、发行价格多少都由市场说了算。如果市场不好,那么新股发行自然惨淡。但在A股市场,新股发行却被认为是影响行情、甚至影响稳定的头号因素。IPO缘何承载如此重任?
客观来讲,IPO对股市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被市场放大了,有些时候甚至成为股市下跌的替罪羊,但正是中国股市自身的畸形使其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
试想,如果企业过发审会后就拿到批文,由其自主决定何时上市,节奏由其自己把握,还会出现监管层被动暂停IPO的情况吗?如果企业以什么价格发行能够完全让市场来决定,还会出现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严重脱离的局面吗?如果少一些造假上市、业绩变脸,多一些回报给投资者,投资者还会对IPO那样痛恨吗?
正如监管层被寄予“救市”的厚望一样,暂停新股发行总是被作为维护市场稳定的“杀手锏”屡屡使用,这只能说明规则制度的不完善,中国股市的不成熟。
IPO重启势在必行
如果说去年的暂停是在舆论和维稳压力下的无奈之举,那么如今,面对数百家排队等待发行上市的企业,面对一个投融资功能皆失的股市,重启新股发行势在必行。
无论是当时的暂停,还是如今面临重启,各方意见都极不一致,争论很大。股市低迷中,很多观点认为,新股发行带来的扩容,增加了股票供应量,拉低了股票价格,应该减少供应甚至停止供应以稳定股价。但也有观点认为,股市低迷缘于信心不足,暂停新股供应不仅不会起到稳定作用,反而会进一步损害投资者信心。
不管怎样,有一点共识是:没有融资的市场是残缺的,一个正常的市场不能长期没有新股上市。尽管人们对IPO依然畏惧,但这一天终要到来;尽管重启IPO是个棘手的难题,但这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监管层和市场终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