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光大证券“领衔主演”,14家券商30个IPO项目被抽查
按照证监会的部署,在自查阶段结束后,就立即进入财务专项检查的复核和抽查阶段。本月初,证监会进行了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本次抽取共抽出30家企业,约占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的5%,共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7家、13家、10家。包括本报在内的3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在现场见证了本次抽取工作。
可以看出,本次抽取过程中对以往有违规记录的中介机构有所侧重,之前出过问题的投行占比较大。本次被抽中的30家企业涉及14家保荐机构中,有7家券商有过“前科”,其中曾被出示过警示函的国信证券和谈话提醒的光大证券被抽中率最高,分别有6家和5家项目被抽查。
与此同时,监管层再次强调“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虚假披露案件和欺诈上市案件的打击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还要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的查处力度”。
某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提高对企业的财务审查标准,对进行财务欺诈和业绩变脸企业是一种震慑。
国信证券、光大证券
“中标”最多
IPO在审企业自查阶段已基本结束。经过3个月的严格自查,财务核查风暴已逼退162家排队企业,其中,创业板有106家企业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主板及中小板共有56家企业被终止审查。
4月3日,证监会选取的首批IPO抽查企业名单出炉。公开信息显示,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采用抽签的方式,按照5%的比例,在已提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30家,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创业板10家。
由于抽取过程中对以往有违规记录的中介机构有所侧重,因此最终30个被抽中企业所涉及的14家保荐机构中,有7家券商有过“前科”,其中曾被出示过警示函的国信证券和谈话提醒的光大证券“中标”率最高,分别有6家和5家项目被抽查。
据证监会保荐信用信息披露,仅自去年以来,证监会已对包括国信证券在内的7家保荐机构采取了9次出示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其余6家券商分别包括光大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爱建证券、东方证券、太平洋证券。其中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和国泰君安各有4单IPO项目中止审查;爱建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各有1单项目中止审查。
本次国信证券保荐的南京吉隆光纤通信,长春迪瑞医疗等6家企业的自查报告被证监会抽查,占被抽查企业数量的20%。不过国信证券有庞大在审企业数量,被抽查数的占比并不算高。
光大证券其保荐的东方证券、郑州光力科技等5家企业的自查报告被证监会抽查。虽然比国信证券还少1家,但其保荐的在审企业数量本身并不多,因此相对保荐数的被抽查比例较高。
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也各有3个项目上榜。这4家券商一共有17项目将被抽查,占了首批被抽查企业的一半多。
中信证券和国金证券均有2个项目将被抽查,余下的9个项目则由9家券商包揽。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证券。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当日明确表示,对涉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万福生科,证监会将尽快依据法定程序依法处理,同时对涉嫌未能勤勉尽责的平安证券、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立案调查,并将按证券法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以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其勤勉尽责。
挤掉财务“水分”
促中介机构尽责
在之前,中介机构对保荐项目不尽责情况并不鲜见,而本次监管层自查和核查意在挤干企业财务“水分”,推动中介机构对项目尽责。
虽然目前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财务专项检查尚未完成,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专项检查效果显然已经初步达成:其一是挤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为IPO堰塞湖泄洪,使A股承压稍减。其二是将IPO在审企业中利润大幅下滑、财务数据造假,甚至涉嫌欺诈的鱼龙混杂者自动清除出列。
据记者了解,企业决定撤销IPO申请多半是因为企业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是中介机构不愿拿自身前途冒险。因为随着中介机构集中度越来越高,一个项目出了问题,全部项目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客观推动中介机构加强对项目风险的控制。
不过,据记者了解,仍有企业存侥幸心理,因为5%的抽查率毕竟不算太高。如有些企业选择中止审查。而中止审查背后的原因可能就不尽相同了。公开资料显示,与此前一周仅6家企业中止审查不同的是,上周中止审查企业数量大幅飙升,一周之内便激增了103家。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从技术角度来讲,不大可能这么多企业都无法按时完成财务核查的,其背后可能是业绩下滑了但还想再观望一下,或者其他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109家中止审查的拟上市企业中,国信证券又高居榜首,共有11家企业。
据悉,在证监会5月31日第二批抽查的10家企业中,仍会参照第一批的抽查标准,问题券商项目仍将是抽查的重点。不过,第二批10家企业的复查最快也等到6月份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