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房地产信托发力 难挽募资总规模下降

2013年04月09日 08:11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徐天晓

    3月份,纳入统计的127只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为167.19亿元,创近1年新低

    去年底监管层下发的“463号文”开始见效,基础设施信托今年来发行量骤减。而与此同时,房地产信托规模最近3个月涨幅明显。好买基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共有48只固定收益类房地产信托产品成立,平均募集规模为2.08亿元,其中纳入统计的25只产品共募集51.94亿元,占比为32%,属于当月规模最大的一类产品。

    然而,房地产信托的发力难以对信托产品的总募资规模起到足够的支撑。按照好买基金的统计口径,今年前3个月份固定收益信托募资规模分别为233.77亿元、215.80亿元、167.19亿元,今年前3个月份信托产品的规模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月份信托募资规模创近1年新低。

    “信托募资规模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信托公司按监管要求,去年底以来逐渐淡出了基础设施信托,而除了基础设施信托,信托行业从去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业务增长点,房地产信托的增长是相对的。事实上,相对与去年下半年,今年房地产信托总的募资规模增长并不高。”北京某信托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募资规模创近1年新低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3月份有37家信托公司成立181只固定收益信托产品,有产品发行的信托公司较前一月减少7家。纳入统计的127只产品总规模为167.19亿元,平均每只产品规模为1.29亿元。从产品数量上来看,3月成立的产品较2月减少0.55%,较2012年同期减少30.92%;而从成立总规模上来看,3月产品总规模环比减少22.53%,同比减少56.46%,创近1年的新低。若考虑2月春节长假的因素,3月信托产品的降幅会更大。

    去年底,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下发“463号文”,强调了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监管力度,信托公司去年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信政合作被堵。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集合资金信托市场,去年以信政合作为主的基础设施信托成立规模占据了整个集合信托市场的半壁江山,而随着政策对此项业务的“急刹车”,基建信托今年的萎靡,也使得整个信托市场不振。

    3月份,投向为基础设施的信托占比持续走低,仅成立28只产品占比15.47%,纳入统计的产品成立规模仅有23.85亿元,尚不到当月成立房地产信托规模的一半。3月份房地产信托共成立48只产品,纳入统计的产品成立规模为51.94亿元,虽然相比今年1月份、2月份70.21亿元和90.01亿元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其在成立的全部产品中占比仍达32%。投向为工商企业的信托数量为54只,占比29.83%,纳入统计的产品募资规模为46.89亿元,规模占比为28%。此外,投向金融领域的产品数量为23只,其它类的产品为28只。

    不过,虽然“463号文”对基建信托在“地方财政承诺”等方面予以禁止,但是面对地方政府巨大的融资需求,部分信托公司仍铤而走险,发行的基建信托中仍有地方财政承诺的身影。

    就融资方式来看,3月贷款投资类信托最多,为66只,占比为36.46%,纳入统计的45只产品共募集资金58.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权益类投资信托,纳入统计的48只产品募集总金额为53.49亿元。

    信托收益率难有起色

    3月发行的固定收益信托存续期为0.25年至8年,收益率从5.5%到12%不等,平均收益整体上全面走低。从各存续期产品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来看,一年期(及以下)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90%,较2月份下降0.2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存续期在半年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量增加,从而平均收益降低;一年(不含)至两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93%,较2月下降0.20个百分点;两年(不含)至三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9.09%,较2月份略微上涨0.04个百分点。两年期产品和三年期产品的收益率继续呈现出倒挂的态势。

    信托产品收益率下降趋势从去年下半年便已开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央行释放流动性以及其他金融子行业类信托业务的开展对信托资金成本造成的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相继获批开展融资性资产管理业务,信托公司与这些新机构首先将在企业融资的成本展开竞争,信托公司的盈利空间被压缩,产品收益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恐怕仍难有起色。”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