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底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中俄双方在经贸领域签署一系列政府间、部门间和企业间合作文件,切实推动了两国务实合作。俄罗斯外交学院院长叶夫根尼·巴扎诺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俄政治领域的合作一直处于很高水平,双方也有意愿将经济领域合作提升到与政治互信的同等高度。
目前,中俄两国正积极推动各自强国梦、地区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
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20年间,中俄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14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迎来大发展时期。从2000年至2008年,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速超过25%。但因为金融危机,2009年双边贸易额比2008年下降逾三成。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中俄在危中觅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再创新高,达到881.6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成为中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国之一。
能源合作一直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领域合作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继中俄原油管道2011年正式运营以来,双方不久前在原油增供、东线天然气管线建设、建设合资炼油厂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在习近平访俄期间,两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中俄能源合作向上下游延伸,并从简单的资源买卖向技术、设备和工程方向拓展;另一方面,除了油气外,核电、电力、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合作也如火如荼。
在投资和技术合作方面,两国企业相互投资和各类项目合作继续推进。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俄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4.2亿美元,近十年来平均增长40%以上。为促进投资合作,两国还成立了中俄投资基金,能源、基础设施、林业等成为优先合作领域。两国在核电、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也不断深入。此外,中俄金融合作近年来也取得巨大进展。特别是卢布和人民币实现挂牌交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有效推进了本币结算进程。
理智正视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俄经贸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与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尚有差距。
首先,两国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没有明显改善,俄罗斯向中国主要出口的依然是能源和原材料产品,而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更为多样,从日用品覆盖至机械设备。未来,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
中俄贸易秩序特别是民间贸易仍需规范。在俄华商特别是中小个体华商依旧面临转变经营方式的尖锐问题。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关闭后,大量华商转至其他市场经营,在货物清关、人员身份、货款汇出、纳税等各方面仍存在亟待规范的问题。目前,中俄双方都积极为华商在俄经营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中国企业建立规范的贸易平台。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在莫斯科州投资的格林伍德国际商贸中心,就是力争打造这样一个全新平台。
投资合作水平不高,仍是制约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对投资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建筑、服务等领域,但投资方式单一,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偏少。应该指出,俄罗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法制建设还不健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对经济管控较多,投资和经商环境存在不确定性,这是中国对俄投资规模偏小和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在地区合作上,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客观来说,中俄企业存在互相指责的情况。一些中方企业责备俄方政府未能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有时甚至为合作设置障碍;俄方则指责中方企业一味关注俄矿产资源开发,试图把俄方变成原料附庸。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副主席施德洛夫坦言“双方存在某种不信任”妨碍了这一纲要的落实。不过,俄联邦委员会议员诺维科夫认为,该纲要制定三年多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一些项目没能落实,部分项目需要作出调整,但依然有很多项目有必要予以落实。
抓住机遇深化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强国梦,都在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都把社会经济建设视为首要任务。未来一个时期,发展中俄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扩大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习近平在莫斯科提出,未来应推动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拓展,从商品进出口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
就投资合作而言,俄中实业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实业俄罗斯”机构主席鲍里斯·季托夫认为,相互投资合作应该成为未来俄中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互相投资合作远比贸易合作要重要得多。目前我们看到两国的互相投资在增长,但这方面的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
中国驻俄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凌激说,目前中国对俄投资方式比较单一,随着俄经济发展和开展新一轮私有化,中国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参股、并购、资本层面的运作来开展对俄投资,甚至可以在俄创新经济领域与俄方建立一些风险投资基金。
俄罗斯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最主要目标是,在引进中国投资的同时向俄转让现代化技术。通过实践可以得知,俄方在很多时候甚至更为看重技术引进而非纯粹的资金。从目前在远东运作良好的投资项目看(如水泥、砖、铝型材、复合地板等建材生产),大都反映了俄方在某种技术上的需求和市场。
应该认识到,俄方越来越反感资源掠夺性开采,转为重视在当地开厂,其目的是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创造当地就业。中国企业既要认真了解当地税费、销售市场、交通运输、人文、气候和民族风俗,加强风险管理,也要做好打硬仗和苦仗的准备。
目前,俄罗斯积极推进远东大开发战略,目前正在酝酿出台相关规划和远东发展法。种种迹象表明,远东开发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俄方已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与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应该及时抓住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中国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战略,两国应该认真研究双方战略的对接,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进一步拓展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