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企业年金新政落地 “放权”投资管理机构

2013年04月08日 07:11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历经近一年的征求意见和讨论,4月2日,人社部同时发布两份关于企业年金的文件,包括第23号文件《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23号文)以及24号文件《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24号文)。

    业内人士认为,两个文件都有利于增加投资管理机构的自主性,提升投资管理效率,在近两年持续改革养老金管理制度的背景下将加速行业发展。

    以此为契机,《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将于4月19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年金高端论坛”,聚合监管机构、企业以及投资管理人,共同探讨企业年金未来的发展、挑战及创新,加强企业与投资管理人的交流与合作。

    投资范围再度松绑

    23号文称,企业年金基金原有投资范围规定的金融产品之外,将增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不过,两份文件仍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于各类权益类品种的资产合计不能超过总资产的30%,参与股指期货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

    拓宽企业年金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一直是管理机构呼吁的重点。2012年《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中国地方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研讨会”中,国泰基金原副总经理梁之平就曾指出,在养老金投资方面,是不是可以适当放宽投资范围,比如投入到理财产品、信托、衍生工具等投资渠道中,包括海外市场投资也是非常好的分散风险的方法。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拓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是在2011年修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后的又一次松绑,将有助于投资业绩和效率的提升。2011年的企业年金新政取消了企业年金投资股票产品20%的限制,投资股票比例上限最高可放宽至投资组合的30%。而每一次投资规章的修改都对机构的投资方式及理念带来较大影响。

    南方基金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1年新政后公司就对企业年金投资及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着重加强了年金的资产配置管理,逐步建立了一个长效的资产配置管理机制,成立企业年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同时推动配套考核改革措施,提出了长期化的、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年金考核目标,并落实到基金经理的考核指标上;此外针对年金类低风险专户资金制定了专门的风控阀值止损制度。

    而此次对企业年金投资范围改革料将进一步推进投资管理机构对投资模式的改革。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年金的委托管理是以绝对收益为方向,这与社保基金以相对收益考核的模式有所不同。由于企业委托人不太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因此大部分与投资管理人的合作模式是充分授权,投资管理人需要来做自上而下的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基金公司配置大多是自下而上的体系,此前往往忽略了自上而下的配置能力,导致在市场单边下跌的环境中无法实现绝对收益。

    人社部此前发布的2007年至2011年共5年的投资业绩数据显示,企业年金平均投资收益率为8.87%,其中2008年和2011年平均投资收益为负。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投资管理人进行配置应该是全方位的,如果投资范围只限于股和债,在股债双杀的时候就很难得到收益。现在企业年金的投资标的加入了更多资产类别,更有助于实现绝对收益目标。

    投资管理格局或生变

    同日发布的24号文则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可发行养老金产品,养老金产品类型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固定收益型和货币型等。

    投资管理人发行养老金产品并发售的模式即“后端集合模式”,这意味着投资管理人可以发起一个标准化产品,由若干受托人来认购。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主要实行“前端集合模式”,即由受托人发起,包括一个账户管理人,一个托管人,若干投资管理人,集合计划的主体是受托人。

    相较而言,“后端集合模式”更加突出了投资管理人的作用,有助于减少企业年金计划的组合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这对于目前只有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无异是利好。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随着“后端集合模式”的推行以及投资范围的扩大,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投资方面的主动性有望加强。

    截至2012年末,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已近5000亿元,基金业协会公布的12家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的规模为1862.92亿元,占比37%。

    投资管理规模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华夏、嘉实、博时的年金管理规模分别为381亿元、305亿元、277亿元。相较于保险机构还有较大差距,投资管理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平安养老和国寿养老管理的规模分别达到671亿元和542亿元。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企业年金业务是薄利但稳定的业务,并对未来养老金市场化运作后业务开展有着战略意义。

    此前,机构们曾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争相压低企业年金管理费,为此具有养老金管理资格的机构2011年设立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行业自律公约》来改变这种境况,规定权益类的年金计划管理费由过去的0.3%提升至不低于0.6%;非权益类年金计划管理费不低于0.3%。

    相较于公募基金,这样的管理费率似乎只相当于其三分之一,但由于公募近年来渠道对管理费分成比例上升严重,企业年金的收入反而显得稳定而可观了。

    在公募基金规模持续缩水的情况下,不少基金公司企业年金的规模却实现持续增长。

    华夏基金近几年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平均每年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南方基金2012年末的规模较2010年也实现超过30%的增长。而如海富通、招商基金等公募和非公募业务规模相对均衡的中型基金公司,在近几年这一轮利润下滑潮中表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去年末海富通企业年金规模为208亿元,占其总资产管理规模的32%,为业内之首。而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海富通整体利润虽有下滑,但幅度较小,总体保持了盈利稳定。

    中国企业年金高端论坛将举行

    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仍较为缓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仅有5万家,企业年金规模近50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于去年12月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其中指出,尽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在2011年大幅度提高,但主要得益于覆盖人数的增长,其覆盖面仍然十分狭窄,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虽然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多支柱理念建立起来的,但是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一直非常有限,税收优惠激励不足和针对中小企业设计计划发展滞后,是导致企业年金发展过慢的两个重要原因。

    今年两会上,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再次成为社会呼吁的最热门话题,且问题也越来越集中。数据表明,和在职人员的待遇相比,当前的基本养老金是在下降的。在养老金投资运营制度还未建立的背景下,作为养老金体系中重要支柱的企业年金,加大发展将可以改变这样的局面。

    《每日经济新闻》认为,企业年金有市场化投资,也需要有市场化机制,未来,企业年金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国企、央企等的代名词,是将公务员养老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制度接轨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将会是未来企业年金补充的重点。企业年金的壮大,将对完善养老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积极改革,意义深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将于4月19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年金高端论坛”。论坛邀请了财政部、人社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以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100余家设立了企业年金的企业相关负责人、银行、保险以及具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共同探讨企业年金未来的发展、挑战及创新,加强企业与投资管理人的交流与合作。

    届时,《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还将发布《2013年年金项目调研报告》,分享企业员工对于年金项目的最新调研情况。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