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限奶令"满月效果显现 香港奶粉价跌部分店铺关门

2013年04月07日 09:43   来源:深圳商报   谢惠茜

  香港的“限奶令”已满月,威力显现。香港奶粉市场回复理性,水客军团遭遇“滑铁卢”,香港奶粉纷纷打出“优惠牌”。记者近日还从多位香港居民处获悉,部分位于上水、粉岭新开张的奶粉店,支付不起高昂的房租已纷纷倒闭,真正是被“限奶令”限住了。

  在专业水客谋求转行之际,另一种生态随着滋生——“兼职水客”大量出现。有网民甚至发起“随手带奶粉”的行动,呼吁游客过关时都可随手买两罐奶粉,出关即卖掉,以解决内地儿童的奶粉之需。

  香港:部分奶粉店因滞销关门

  自“限奶令”实施之初,曾经水客和奶粉最为聚集的上水、粉岭等地,各零售点奶粉销量开始急速下滑,有的店铺销售业绩跌了近八成。记者4日走访多家位于上水的奶粉店,发现货源均十分充足,部分店铺门口还堆积着成箱奶粉。每家奶粉店货架上,一边贴着“限奶令”的内容,一边打着价格优惠促销的口号。而每种奶粉的价格几乎都下跌20~30港元左右。“‘限奶令’出来后,香港的奶粉现在多是210~220港元一罐,而以前则是260~270港元一罐。”一位老板表示。

  有香港居民向记者透露,前阵子因奶粉生意红火而新张的奶粉店,如今多因无法支付高昂房租纷纷关门。“上水的房租,约100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需要支付十几二十万港元。之前奶粉生意红火时,卖奶粉很好赚,虽房价高,但很多人还是跑来这里开店,结果限令一出,他们的奶粉都卖不出去,也就没办法交房租,只好‘执笠’了。”据他所知,因“限令”倒闭的奶粉店便有四五间,“还有更多的马上就要倒闭,或者正在谋求转型。”

  内地:网友发起“随手带奶粉”行动

  “限奶令”的实施,导致职业水客大量锐减。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随手带奶粉,转手即赚40元”便在这种形势之下出现,并迅速成为近两日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记者昨日再次来到罗湖口岸,发现那里摆摊收奶粉的生意确实红火。只要留心,便可发现有不下十个推着小推车的奶粉收货商,在罗湖口岸处等候。据现场观察,罗湖汽车站对面广场的奶粉收购档最为集中,有近十档;进入广场地下一层,也有三四档在收购奶粉。记者带了两罐惠氏金装爱儿乐,很快便在这些小档出手,每罐赚了45元。

  这些收货商透露,“限奶令”并不能真正截断内地的“奶粉流”。“限令出来后,我们以往收奶粉请水客集中带货,现在随便一个旅客买两罐奶粉,到口岸就可以卖掉,没有任何风险,还赚一程路费。等于人人都可做水客。”同样的还有在上水站内外,不时有水货商站在大批奶粉旁边,向往来的游客询问,是否能带两罐奶粉去深圳,过关即给人工费,让游客成为“临时水客团”。

  甚至还有网友发起 “随手带奶粉解救缺奶儿童”行动。网友“闻磊”表示:建议所有去香港的内地人,随手买两罐奶粉,过关后卖掉。深圳海关3日曾公开表示,旅客随手带奶粉过关的行为,并未违反深港双方的相关规定,且目的难以确认,难以进行定性和制止。

  记者发现,网友们对于水客见招拆招的办法大多抱正面态度,有网友呼吁在福田口岸等关口,也应设有这样的“档口”。但也有网友对“临时水客团”的操作风险提出担忧。

  声音:建议放松奶粉限令

  与内地居民反对“限奶令”声音相似的是,部分香港居民也对“限奶令”持反对意见。

  家住大埔墟的周先生向记者表示,“限奶令”的出台是为了保障香港宝宝的奶粉需要,“但如今‘限奶令’实施一个月下来,香港宝宝的需求都已经满足了,为了内地宝宝的需要,我觉得是时候可适当放开或放宽这个政策。”

  他还表示,可在每个区设置几个只面向香港父母的奶粉“指定供应点”,其他奶粉店和药店向内地居民开放。这样既可保障香港居民的需要,也可保障内地居民的需要。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甘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无论从香港还是内地的法律来看,“随手带奶粉”这一行为都不违法。国家应进一步降低进口奶粉的关税,既可让国人得益,也能促使国内奶企在竞争中改进。


(责任编辑:蒋诗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