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石化3块3说法被指忽悠:纳税人实为消费者

2013年03月31日 09:27   来源:人民网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两会上说,2011年中石化给国家上缴税款3298亿元,每天上缴超过了10个亿,2012年国内经济放缓,每天上缴税款8.8亿元。国家拿去后做扶贫、办教育、办交通、转移支付等,国家做这些事的时候,每100块钱里就有中石化的3块3,体现了人民的企业最后要让人民来共享。傅成玉摆这些功劳的意图是什么呢?他是反对央企上缴红利的规定,认为纳税够多,红利就该免了。

    傅成玉这个抱怨,在两会后仍然发酵,近些日子还有财经媒体发表文章探讨中石化的红利与负担问题。但是,探讨的媒体都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完全被傅成玉的3块3给忽悠了。

    中石化一家企业所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税收总额的3.3%,乍看起来确实是够让人肃然起敬的,全国人民应该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哪还有理由继续要求他们上缴红利?

    但事实上,所谓中石化每天上缴10亿元或8.8亿元的说法,其中包含一个巨大的陷阱。中石化确实上缴巨额税金,但是,这些税金并不都是中石化的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这些巨额税金中,绝大多数应该是商品税。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与商品税等间接税,其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企业给国家的税收贡献,最根本的要看直接税而不是间接税。因为直接税不能转嫁,是将企业自己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上缴给国家,这减少了企业的财富。而间接税则不然。间接税可以转嫁给上游和下游,名义上的纳税人并不是真实的负税人,名义纳税人所纳税款并不减少他的财富,他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代转给政府而已。中石化每天缴给国家的10亿元税金,显然是间接税而不是直接税。

    公开数据材料显示,2012年中石化净利润635亿元。按照目前企业所得税25%的税率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大致为158亿元。这应该是中石化所负担的直接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他的直接税并不会很多。而按照傅成玉每天8.8亿元计算,则去年中石化总纳税为3212亿元,是企业所得税的20倍。那么,这相差的3000亿元税金是怎么回事呢?显然,这3000亿元应该是经营中缴纳的间接税,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数据显示,去年中石化经营收入27860亿元,3000亿元的各项间接税,占此经营总收入的11%多一些,正好符合中国间接税税负的实际情况。虽然我们没有中石化所缴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详细资料,但是可以肯定,企业所得税之外的3000亿元税收,一定是这些间接税。

    对于企业来说,间接税虽然也由企业缴纳,但是此税收却完全包含在价格之中,由消费者承担。企业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将千家万户消费者缴纳的税金,转缴税务部门而已。这些税收,对作为经营者的中石化有什么影响呢?影响在于,由于税收导致价格增加,可能使经营额下降,减少经营收入。但是,因为中石化是垄断性企业,其价格弹性小,间接税对经营收入的影响并不会很大。所以说,中石化代缴的3000亿元间接税,是作为实际纳税人的消费者的付出,中石化并无什么损失。

    经过这么计算就可以理解,中石化对于中国税收的贡献并不是傅成玉所说的那么大。如果以企业所得税而言,中石化一天缴给国家的不到5毛钱,国家花出100元,其中也仅仅包含不到一毛五分钱的中石化的所得税。而中石化每天缴给国家的8.8亿元中,真正来自中石化的,还不到零头。所以,不是作为央企的中石化拿出巨额税款赞助国家“做扶贫、办教育、办交通、转移支付”,而是广大的消费者通过购物消费同时纳税而为国家筹集资金,才使国家有钱进行扶贫教育等项事业。

    傅成玉3块3的说法,让很多人感到内疚和自卑,觉得亏欠如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央企太多了。显然,人们被间接税造成的财政幻觉给搞晕了。19世纪,意大利财政学家普维亚尼提出著名的财政幻觉理论,认为“一旦税收实际上被计入个人对私人商品和服务所做的支付中,就会产生幻觉”,他认为特别消费税最为典型(因为那时候尚未有增值税),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完全不知道他在纳税。财政幻觉因为迷惑纳税人,能够起到“拔更多的鹅毛而鹅不叫”的奇效,一直被统治者精心使用。中国由于实行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其所制造的财政幻觉迷惑作用非常强烈。这种幻觉下,人们弄不清自己的纳税实情,知道的只是国家有不少纳税大户,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而个体消费者的纳税贡献则被视同乌有。而纳税大户们则以他们缴纳的实际上来自广大消费者提供的税金,作为向社会讨价还价,谋取更多特权的筹码。此次傅成玉正是利用间接税的隐蔽性,迷幻社会,以达到降低或减免央企红利的目的,不幸的是,很多人,包括财经媒体都被忽悠,一起讨论央企红利是不是合理的问题。

    虽然傅成玉的3块3本质上是忽悠,但此事也从另一方面提醒,商品中的税负确实应该降低,间接税也确实应该逐步让位给直接税了。

(责任编辑:刘雅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