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报揣政策循20年前逻辑
4月1日,港澳台居民开立A股账户将放开。由于市场的差异,新入市的港澳台投资者,不可避免地会有一段适应期。但对于一些早早进入A股市场的港澳台投资者,已试图将20年前台股、港股的投资逻辑复制于今天的A股市场。
港散读报炒股
过去一个月,不断有朋友向香港人梁先生打听A股开户事宜,过去多年他一直在东莞经营纺织生意。梁先生算是A股的老股民,过往六年他一直在用其内地亲戚的“A股账户”操作,资金量保持在100万元左右。
不过,由于市场差异,像梁先生这样在香港股市磨炼十几年的老股民还是一度在A股市场损失惨重。2007年下半年,梁先生买入中国石油(行情股吧买卖点),“也没多想,因为港股这么多年,表现最好最稳健的都是大盘蓝筹股。”这笔买卖让梁先生亏损近80万元。他非常困扰,“如果炒港股看公司业绩,留心隔夜美国市场变动,那么投资A股看什么?”梁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以往多年自己习惯在港股市场买入大盘蓝筹股并持有,即使大市不好,但依赖于公司分红,他的收益率依然过得去。
喜玩差价的A股与重视分红回报的港股有着本质区别。对于港人炒A股,香港经济通董事石镜泉建言,要多关注《人民日报》的股评,并把近日的一则股评视为“范本”:它完全印证了其后的市场走势。
事实上,石镜泉的建言正是梁先生近六年A股之旅的践行。忍痛斩仓中国石油(行情专区)后,梁先生开始订阅《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一类的报纸。“主要是关心一下重大的政策动向。买股票要跟随国家政策,比如报纸本周四刊发的银行(行情专区)报道,不仅A股银行股大跌,还拖累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跟跌。”
有同样想法的香港投资者大有人在。香港一家中资券商营销总监表示,客户非常重视“中国”字头的财经媒体,认为其中的信息对H股投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放消息引博傻资金
不过,上述做法只是让梁先生对A股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而真正让他赚到钱的是在2009年认识一位香港资金大户之后。
这位大户是梁先生生意往来的朋友,2008年以前,和梁先生一样经营纺织生意。但2008年以后,纺织生意越来越难做,大户朋友开始把资金从实业抽离,时常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也活跃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为类似PE的股权买家。该大户一度左右过数家上市公司的分红方案。
由于资金不算十分雄厚,这位大户朋友要拉一些像梁先生这种资金量尚可的港人“抱团作战”。2008年以后,“无事可做的港资多了起来,很多人愿意听这位”实力派“朋友的消息,跟着做些A股股票。”梁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