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信证券:中端产品将成白酒业制胜关键

2013年03月28日 08:03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3年春季糖酒会不仅是酒企的盛会,也吸引了资本关注的目光,特别是在白酒整体行业陷入低迷的情况下,资本更关注整个行业突围的方向。因此,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黄巍来到成都就更引人注目,作为中信证券这样的全国数一数二大券商的金牌分析师,黄巍对白酒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仅对白酒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了一番深刻剖析,他还认为,未来的白酒竞争将是中端取胜,而行业并购重组将是大概率事件。

    产品:100-600元价格段增速最快

    统计数据显示,白酒占2012年整个酒类收入的40%,啤酒占21%,黄酒2%,酒类整体收入规模2012年达到7547亿,白酒收入2012年达到4466亿。2012年白酒行业税前利润率是18.3%,白酒的利润率显著领先其他行业。白酒行业占整个酒类收入最大,60%的利润水平也是行业最高的。“白酒行业到底未来会怎么走,首先要看白酒行业这些产品到底怎么分位,300到600为中高端,100到300为中低端,100块钱以下为低端。2009、2008年之前,一千以上的卖得非常快。根据我们最新的研判方法来看,未来100到600之间将会成为白酒行业增长的主力军,销量价格增长最快的是100到300,稳定价格段之后如果具备全国品牌性的白酒,他们在100到300区间具备产品价格升级,未来这个行业增长最快和增速最高的区间应该在100到600。”黄巍说道。

    销售:缩短企业与消费者距离

    黄巍表示,现在大家看到的新兴方式叫电商,其实无论是传统销售渠道还是新兴销售渠道,核心的本质以及相应的渠道中间还有交易所,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渠道核心本质不在于传统和现金,而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现在很多酒厂开始慢慢一步一步做起来,这个时候他购买的便捷性和福利性让大家更方便,但是渠道多样性之后,未来市场可能还有新的趋势,就是所有的一切是为了方便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者便利性,其中还有服务的便捷性。现在网上商城有的卖得比较好,就是配送,因为时效性比较广。现在我们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我们要喝一瓶酒,喝酒的时候餐饮比较贵,但是去超市买又不方便,这时候有没有相关上市公司打个电话,15分钟以后,就近专卖店配送点把酒送到你的场所。我发现这样的趋势也在逐步形成,这样一个趋势相当于是什么?就是未来销售服务专卖店的构建,渠道多样化成为趋势,之后进一步探讨渠道控制权。以前很多酒厂交给经销商做,自己不做,未来他可能会参与渠道的自建,参与部分商超甚至部分的专卖店的形式。比如说还可以参与酒交所,进行相关产品的长期订购和拍卖。这样的方式出来,行业变革出来之后,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资本运作走到今天,什么样的资本运作才符合行业产业方向,什么样的资本运作才能获得高回报?”

    并购重组:未来重在三四线品牌

    在谈到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时,他表示,2008年到2012年白酒行业的并购额在不断上升,其中最大的一笔就是四川水井坊的并购投资,将近63亿。什么样的整合并购未来会有很好的趋势,第一,现在发生并购的,首先分为战略目标,原来不做白酒的,现在做白酒,产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第二,原来做高端酒,通过并购完成产品线的布局。为什么大家愿意在白酒行业出现困难时关注这个行业。第一,白酒是中国的民族特色,这个民族特色不会消亡,未来还是有它的市场空间。第二,白酒行业和其他食品行业不太一样,食品行业可能有比较短的保质期,白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价值在增长,产品保质期长。第三就是毛利,高毛利因为什么,因为你有比较大的价差,可以实现跨区域的运作,产品线构建可以完成新的增长。还有轻资产。通过这个变化,可以发现业外资本进入白酒是可以思考的。

    而涉及具体的并购重组目标时,他说道:“战略目标形成以后我们再看资本形势是什么,有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构建,有产业基金,这些来进行运作,进入的资本形式比较多。通过黄金十年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还有很多买主积累的资金量比较大,资金量比较大的时候,他们本身去做品牌并购的难度非常大,未来的并购方向,我们觉得三四线品牌的吸引力会比一线大,问题在于本身品牌在当地有历史使命,产品储备也比较多,白酒没有基酒储备和产能储备无法酿出好的高端酒。第三,这些白酒在当地市场有很高的并购价值,所以未来白酒的并购方向,会从二线品牌向三四线品牌运行。”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