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IPO重启的传闻都会惊吓到市场。3月26日,在IPO重启消息的影响下,沪深两市股指双双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把IPO重启视为洪水猛兽,更有投资者提出要抵制IPO重启。对此,笔者认为,投资者对重启IPO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重启是必然的,因为融资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不能因噎废食。
虽然在IPO重启前,每次IPO重启的传闻都会在市场中引起不小的反响,但是,历史数据证明,IPO重启后并没有改变原有市场的运行模式,对股市也不存在必然的负面影响。
自1990年上交所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市场曾7次暂停IPO,6次重启IPO。从证券史上这6次重启IPO首日及重启后一个月的市场表现看,上证综指涨跌幅基本维持在1%以内,股指表现比较平稳。而且IPO重启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概率居然达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说,大盘在IPO重启后的一段时间内股市以上涨的形式居多。历史数据表明,IPO重启并非是拖累或助涨市场的关键要素。
事实上,对于投资者来说,IPO的重启更多的是影响其心理层面,而不是IPO重启本身,很多投资者关心的不是何时重启IPO,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IPO重启后会不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负面因素。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还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很多市场机制和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在市场不断改革、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出现,但是,不能因为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就阻断市场的发展。
虽然新股发行制度存在诸如企业包装造假上市、一二级市场价差大等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管理层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持续推进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制度措施,试图让卖方和买方自主博弈定价,取得了一定效果,发行人关于财务信息、治理结构、分红等披露更加具体,风险揭示更加充分等等。
同时,为了提高新上市公司的质量,去年11月开始,一场针对IPO公司的财务报告专项检查风暴席卷了全部拟上市的IPO企业。这表明,IPO审核要从注重“选美”改为注重“选真”,由原来注重对业绩好坏的判断转变为信息真实与否的判断。
健康的股市需要各方共同维护,IPO重启是迟早的事,市场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是否继续保持稳定、IPO企业的信息披露是不是更透明、已上市企业的基本面是否有明显改善、市场中的流动性是否充裕,这些才是决定后市走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