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保监会公布了2013年前两月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数据,数据显示,中国保险业整体进入温和增长阶段。前两月,行业原保费收入为3394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950.9亿元,同比增长16.2%;寿险业数据则比较难看,其保费收入为2199亿元,同比下滑2.98%,下降幅度比首月-2.47%有所扩大;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82亿元,同比增长31%;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为62.8亿元,同比增长13%。
一位行业人士在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2月份,银保刚开年就有些灰头土脸,低迷也在意料之中。”据与其交流后得到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为903.83亿元,同比下滑20.8%。而在银保规模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开始了进一步的结构调整。
太平人寿保费增幅达65%
从寿险业来看,七大寿险公司中,太平人寿一枝独秀,前两月实现保费收入12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5%;其次,是平安人寿,前两月实现保费收入414亿元,同比增幅为15%;下滑最快的当属人保寿险,前两月保费收入为147亿元,同比下滑17.8%,保费收入绝对值与其主要竞争对手泰康人寿的距离被拉开。数据显示,前两月泰康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0%。
事实上,日前太平人寿刚刚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其注册资本金由37.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62.3亿元人民币,本次增资额度为25亿元人民币。增资后,太平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200%。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增资,是太平人寿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内在需求。
从保费增幅来看,中资公司中,中融人寿、华汇人寿、安邦人寿保费增幅最快,分别为913%、524%、440%,不过,上述公司保费基数较低,去年前两月,其保费收入分别为1.2亿元、0.056亿元、0.27亿元。外资公司中,除工银安盛之外,新光海航人寿和君龙人寿保费增幅最快,分别为214%和114%。
值得一提的是,在寿险业整体出现负增长的同时,外资寿险总保费同比增幅却高达29.7%。其中,中德安联人寿、汇丰人寿、瑞泰人寿等保险公司均实现了40%以上的保费增幅。
“银行系”保险公司中,工银安盛人寿前两月实现保费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714%;建信人寿和农银人寿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3.4亿元和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3%和37.4%;仅交银康联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3.5%。
银保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前两月的情况让业界感到整个寿险业寒意犹在,记者了解到,寿险业保费规模的下滑主要受银保渠道下滑的影响。据与业内交流得到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903.83亿元,同比下滑20.8%;新单标准保费实现157.81亿元,同比下滑30.1%;新单期缴规模保费为74.92亿元,同比下降39.7%。
德勤管理咨询日前发布的《国内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之道》白皮书认为,制约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银保战略定位和经营模式相对单一,双方重视程度存在偏差,大多数寿险公司严重依赖银保渠道,保险公司普遍缺乏话语权;产品结构单一,与银行理财产品形成激烈竞争;销售方式不规范,销售误导现象严重;银保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经营主体注重短期利益,深层次的合作缺乏稳定性等。
德勤管理咨询金融服务行业副总监杨桦表示:“银保间的合作机制如同两个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受到监管政策、股权关系、各自战略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虽有大致形态,却不会有完全一样的合作模式。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监管政策、股权关系、产品设计、销售和运营服务能力将成为决定银行保险合作机制和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从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险企来看,银行保险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如从中国平安来看,其银行保险渠道方面,首年趸缴保费从2011年的151亿元下降到2012年的79亿元,而内涵价值较高的首年期缴保费则从2011年的17.3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