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IPO财务自查大限在即 股市震荡应对重启预期

2013年03月25日 09:16   来源:金融投资报   

    上周沪指上涨50点,特别是上周三沪指大涨2.66%,重新站上2300点上方,使市场人气有所回升。而拟实施IPO企业财务自查大限在即,IPO重启预期再起;8家银行将密集公布2012年年报等因素的影响,将使本周市场作何表现?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IPO重启需与改革同步

    王剑辉说,新股发行不可能长期停滞,证监会在对拟IPO企业财务核查后早晚要开闸放水。“事实上,IPO重启不可怕,关键是价格,要物有所值。”

    按照证监会关于对拟实施IPO企业财务核查时间的安排,3月31日是自查截止日,然后是抽查。抽查的家数可多可少,也就是说重点检查某些保荐机构,而非检查全部拟上市公司的自查报告,同时,程度可深可浅,因此需要的时间也就可长可短。王剑辉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出现IPO重启或提前至清明前后的预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A股面临的压力将增大。

    在王剑辉看来,在IPO重启背后,是更为深层次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怎样在IPO堰塞湖以及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下,推进发行体制向市场化方向改革,这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如果股市依然定位于为融资服务,定位于圈钱市,即便进行一些小打小敲之类的改革,这对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来说仍然无济于事。

    新时代证券策略分析师白建康说,虽然IPO提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不至于提前至清明前后。一方面,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明确表示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即按照IPO财务核查的时间安排进行下去,而不会草草收场;另一方面,总数高达800家的拟IPO企业,即使按10%的比例抽查也是80多家,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完成抽查任务。“我估计至少也要‘五一’节前后才有可能重启。”

    几大经济指标齐升温

    白建康说,汇丰3月PMI初值达到51.7,比2月份上升了1.3个百分点,还不能得出经济“强复苏”的结论,还要结合投资、消费、出口等多个方面的情况来进行分析。

    在谈到2月份FDI(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情况时白建康说,在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之后,首次“转正”,同比增长6.32%。表明中国经济的复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但是否有热钱通过FDI进入股票市场不好说”,白建康同时表示,央行口径统计的1月外汇占款增加3515亿元,主要是我国再次增加了对美债的持有量。

    王剑辉说,从汇丰3月PMI初值来看,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经济活跃度增强,这也是历年的惯例,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每年春节大假后的次月,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是小幅回升,企稳特征明显,表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一个温和的复苏趋势当中。

    在王剑辉看来,持续在8个月同比下降后首次“转正”其原因是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所企稳,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欧洲债务危机的“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对中国的投资有所增加。“央行口径统计的1月外汇占款增加3515亿元,主要是出口增加和人民币汇率高企吸引热钱进入。”王剑辉说,目前的市场“不差钱”。

    窄幅震荡上下两难

    王剑辉告诉记者,央行对今年的M2(广义货币)的增长幅度定为13%,比2012年降低了1个百分点,同时对银行表外资产的监管将加强,货币政策有收紧的迹象出现。“目前市场担心的是,正当通胀压力再度到来,货币政策随之收紧之际,IPO重启将使大盘再次面临考验。”

    按照惯例,非银行股年报公布的顺序是业绩好的先公布,业绩差的后公布,“现在已经到了年报公布的最后阶段,很显然,在此阶段公布的年报往往缺乏亮点。”王剑辉说。

    不过,王剑辉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市场会继续震荡上行。目前的机会在于:一是银行股。银行股年报将在本周密集公布,预计五大行去年净利润7500亿元,同比增长近12%,市场虽然已经有所反应,但回调后的“二次上涨”空间还是存在的;二是围绕政策展开的行情机会,如城镇化引发的建筑、建材、房地产等机会。“从历史上看,凡是暂停后重启IPO的前夕,A股都有一轮不错的行情为IPO重启铺垫。而且恢复IPO后的第一批新股上市后反弹趋势依然会延续。”白建康说,如果市场行情低迷,新股又怎么能顺利发行?

    面对年报的密集披露,几大经济的指标公布和IPO重启预期的再次出现,白建康认为,市场往上的空间不大,但往下的空间也不大,而将处于上下两难的窄幅震荡之中。“尽管有消息称,2012年银行股业绩增幅有所下降,但银行股年报将成为本周市场的看点之一。”白建康说,目前的市场机会在于环保、军工、航天等。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