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科英华收购厚地稀土 情有独钟还是重蹈覆辙?

2013年03月19日 15: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在整个稀土概念股下跌的时候,中科英华却华丽逆袭,自3月11日复牌后连续六日强势涨停,昨日更是以6.40元的收盘价创出近20个月以来的新高。业内人士认为有炒作的嫌疑。而在中科英华宣布收购的厚地稀土背后似乎还隐藏着多方利益关联。.

    中科英华收购厚地稀土 重蹈西藏发展覆辙?

    中科英华停牌多月后于3月10日晚公布定向增发公告和预案,拟以3.65元/股的价格向8位特定对象增发不超过6.5亿股公司股份,募资约23.73亿元;其中不超过16.88亿元的资金将用于收购厚地稀土100%的股权,正式涉足稀土行业。

    3月11日中科英华复牌,当日股价开盘后立即被封涨停直至收盘,随后该股收出7个阳线,连续六日强势涨停。其中除了定向收购厚地稀土的消息刺激,多家游资营业部的积极炒作也在推波助澜。3月18日,根据资金流向数据和龙虎榜显示,当日资金净流入达8.66亿元,换手率为17.41%,买入最大的游资主要来自江浙及深圳,而卖出最大的则以上海、北京为主,而前期大量买入的游资新贵西藏同信证券上海东方路营业部获利撤退。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英华目前的种种与2011年西藏发展染指厚地稀土后的走势愈发接近,如今中科英华收购的恰巧也是厚地稀土,是其重蹈西藏发展覆辙,还是另有隐情?但不可否认的是此轮运作背后,最大受益者是厚地稀土原始股东,以及中科英华的各大流通股股东。

    多角关系错综复杂 依然难掩隐秘利益关联

    中科英华收购的厚地稀土其前股东之一便是昔日的稀土牛股西藏发展,如今西藏发展早已彻底作别稀土。然而实际上,中科英华收购厚地稀土牵扯出的并非西藏发展一家。

    按照3月15日在股东大会正式通过的收购厚地稀土股权的框架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中科英华应该已向厚地稀土的唯一股东成都广地支付3.5亿元的定金,并完成其所持48%厚地稀土股权的过户转让。而在此前两个月,厚地稀土的实际控制人刘国辉已通过成都广地先后承接原有两大股东西藏发展持有的26.67%股权,及西藏天峰持有的23.33%股权,共支付两家现金或将达到4.78亿元。

    而成都广地和西藏发展、西藏天峰三者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1年3月25日,厚地稀土以7.5亿元的注册资金成立,西藏发展投入现金2亿元,占股26.67%;刘国辉用旗下控股的西昌志能和德昌志能分别以大陆槽稀土矿和部分现金作价5.5亿元。此后6月,西昌志能又将所持股权分别转让予刘国辉、马克勤以及成都广地,至此,刘国辉实际控制50%,马克勤持股23.33%。后来股权几经变更,最终成都广地占比50%、西藏发展占比26.67%,西藏天峰占比23.33%。而马克勤则是西藏天峰的法人代表。

    厚地稀土成立半年后,西藏天峰于2011年10月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马克勤,注册地址位于西藏天地院内。而西藏发展又曾控股过西藏天地的前身西藏青稞啤酒,目前,西藏发展前高管组建的香港上市公司西藏5100实际控制着西藏天地。

    虽然己方关系错综复杂,但不难看出,通过此次资本设计,以西藏发展为首的前期运作资金顺利溢价退出,刘国辉则在其中扮演资本中介的角色。而凭借此轮溢价,中科英华高估值也顺理成章。

    为何情系“稀土” 专家:稀土企业借壳上市或将形成“风气”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稀土产品价格和稀土矿价格同样处在下降态势,整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危机。那为何中科英华要斥资16亿元收购厚地稀土呢?

    另外,在此次稀土收购中,中科英华第一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郑永刚与交易对手刘国辉联袂作出业绩承诺保证,若厚地稀土2013年度起连续三年实现的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对中科英华合并报表影响的净利润,没有达到协议中分别不低于6000万元、1.2亿元和1.8亿元的标准,郑永刚将以现金补偿承诺净利润数与实际盈利之间的差额的55%,成都广地和刘国辉将以现金补偿承诺差额的45%。

    四川某资深矿业人士对此认为炒作成分很大,因为“按照目前稀土矿市场的价格走势以及大陆槽的实际情况,厚地稀土要实现这一承诺几无可能。”

    有策略分析师表示,“市场资金对稀土企业借壳上市还是比较青睐的,在IPO审核愈发严格的情况下,稀土企业借壳上市会逐渐形成一种‘风气’,而下一步,包括赣州晨光稀土、山东地区部分稀土资源或在不久的将来陆续登陆A股市场。”

    

(责任编辑:刘雅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