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8年,紫光古汉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而“有前科”的审计单位却三年均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3月12日,紫光古汉(000590.SZ)财务造假被处罚的消息一经公开,引发舆论关注。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额度高达5163.83万元,其手法主要是通过虚开发票来实现。
紫光古汉2009年之后的财报数据也遭到了财务人士的质疑,仅2011年便存在逾2600万元的借款去向成谜。
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三年被出具无保留意见
紫光古汉主要从事生产以古汉养生精为代表的中药系列产品和以克林霉素小针剂和各类输液为主的西药制剂系列产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3月12日,紫光古汉受监管部门处罚的消息一经公开,便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05-2008年,紫光古汉连续四年财务造假,分别虚增利润3,750.22万元、676.38万元、621.54万元、115.69万元,累计虚增利润额度高达5,163.83万元。而紫光古汉虚增的利润,主要是通过虚开发票来实现。
对此,监管部门向紫光古汉开出了50万元罚单,并分别向原董事长郭元林、原总经理刘箭处以15万元罚款,且李筱竑、兰学军、刘炳等也被处以3万元罚款。
3月14日,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健表示,紫光古汉2005-2008年财务造假,股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在证监局立案之后,股民卖出股票,或者继续持有股票,可以索赔损失。如果紫光古汉2009-2012年财务造假或信披违规,证监会再次立案并做出行政处罚,那么2009-2012年权益受损、符合条件的股民也可以索赔。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如果证监会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错并做出行政处罚,则股民可以起诉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索赔。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古汉2005年年报的审计单位为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是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6-2008年年报的审计单位则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报告均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而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实为一家。2005年,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因天一科技(现为ST天一,000908.SZ)、嘉瑞新材(现名华数传媒,000156.SZ)违规被罚,随后在2006年更名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3月14日,中国资本证券网联系紫光古汉董秘办,询问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而审计单位却有三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单位当时是否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对此,董秘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审计机构)应该了解,这个事在前几年已经处理了”。
而查阅公开资料,未见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因紫光古汉财务造假被处罚的记录,此番紫光古汉收到处罚书,作为审计机构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又会如何处置?
财报勾稽矛盾
2600万借款去向成谜
因2005-2008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紫光古汉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而公司2009年之后的财报数据也遭到了财务人士的质疑。
3月14日,一位资深财务人士表示,根据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科目与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科目之差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之中的长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期末金额与期初金额差额的总和。
2011年经审计年度报告显示,紫光古汉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6158万元、4000万元,之间差额为2158万元;短期借款期末和期初金额分别为6258万元、5773.96万元,长期借款期末和期初均为0,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期末和期初金额分别为0元、1000万元,长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期末金额与期初金额差额的总和则为-515.96万元。
可见,紫光古汉2011年经审计的财报中,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或存在勾稽矛盾。其中,现金流量表借款净额增加,所对应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应该增加,而紫光古汉2011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却在减少,由此2673.96万元的借款去向或成迷。
3月14日,紫光古汉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公司将预收票据计入短期借款中的质押借款。
而上述资深财务人士却表示,预收票据应该计入预收账款,如果是票据融资则应该计入应付票据,根本不应该计入短期借款中。
与之对应,广州药业(600332.SH)2011年的短期借款中同样有质押借款,上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却能完全对应。
此外,紫光古汉2010年财报中,上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存在矛盾,而因财务造假于2009年被立案稽查后的2009年报中,上述勾稽关系却对得上。
反观同行,千金药业(600479.SH)在2009-2011年期间,上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一一对应,且江中药业(600750.SH)、广州药业的2011年报也均一一对应。
中信证券北京一位营业部分析人士表示,紫光古汉多年前财务造假本已是旧闻,但被处罚消息公布后却引发市场的忧虑,公司股价几度大幅跳水,而近年的财务数据仍存在疑问,建议监管部门全面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