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专家称银行仍存多项“潜规则” 依然我行我素

2013年03月18日 19: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名家专栏”之《刘澄观察》,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为您评说:银行还有哪些潜规则有待厘清。

  刘澄: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机构,要想让百姓放心的把钱存在银行,理应是信用等级最高的企业,承载着百姓的无限信赖。这样的企业一般在百姓心目中是诚信的代名词,经营时应该遵守国家法规和各项规则,保护消费者利益,在给消费者提供服务时,应信守承诺,明确规则,光明正大,童叟无欺,是绝对不会与所谓的潜规则沾边的。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有关银行一系列潜规则的陆续曝光,让银行多年积累起来的在百姓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开始动摇了。银行潜规则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银行的陷阱,被银行的潜规则坑了。

  在网络上,输入“银行、潜规则”的主题词,就会发现消费者曝光的各类银行潜规则,消费者无奈地述说着被银行潜规则坑害的遭遇。

  老百姓经常使用的信用卡就存在着潜规则。央视“315晚会”曝光,信用卡消费存在着办卡容易销卡难、积分 “空欢喜”、优惠办卡“馅饼变陷阱”、存钱容易取钱难等“潜规则”。

  以信用卡积分为例,消费者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时,银行为刺激消费,一般会有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成不同的礼品、服务甚至现金。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信用卡积分,一般消费者并不会深究积分规则,银行就利用消费者不计较的心理,在积分规则中隐藏着不为消费者知道的潜规则,你的刷卡消费很可能没有计入积分,空欢喜一场。

  此外,像银行的贷款、理财等一系列活动中,在事关银行收费、服务流程、优惠规则变更等领域,都长期隐藏着各类潜规则。银行利用消费者对银行业务不熟悉的特点,在正式合同之外,夹杂着一些并没有明文列出的收费项目,或者,随意修改服务规则,降低服务承诺,强制消费。这些行为一旦被消费者和媒体曝光,银行要么拒绝回应,要么以商业秘密的借口拒绝公开收费项目,要么打着行业惯例的幌子百般抵赖。

  所谓的潜规则,就是无法拿到阳光下公开的规则,是不被正式组织承认的规则,这样的地下规则,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的、甚至是违法的规则,违背的是社会的公理,获取的是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任何社会都不会允许潜规则盛行,特别是银行,潜规则会给银行的经营造成极大风险,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银行要洁身自好,树立规则意识,要尊重规则、弘扬规则,使用规则,不应以各种借口为潜规则辩护;对于已经存在的潜规则,要主动清理,对于各类不合规的潜规则要严厉打击,绝不留下潜规则活动的空间。

  但是,很不幸的是,尽管媒体多年来持续曝光了银行的不少的潜规则,但每年的“3.15”活动一过,潜规则还是在那里大摇大摆地存在着,我行我素。

  总之,银行的态度就是三不原则,不理会、不承认,不放弃。我们看不到银行的回应和整改行动,既没有主动向消费者致歉,更没有承诺整改期限。

  难道银行侵犯消费者利益就那么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吗,你就不担心被消费者抛弃吗?银行要不改变规则意识,最终只能被消费者改变了。


(责任编辑:康博)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