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美债收益率处合理水平

2013年03月18日 1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10年期美债收益率2%是合理价值,我在今年2月,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2%以后,就开始买入。”

    这是新“债券之王”冈拉克(effery Gundlach)关于投资美债的最新表述。

    弃股投债?

    一般来说,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由于具有不同的风险表现和价格运动规律,投资者往往把两者作为不同风险偏好下的互补选择,从而使股票价格和国债价格此消彼涨,反向运动。

    通常,在经济趋好、投资者信心回升的情况下,更多的投资者偏好股票投资,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升,相应地,用于国债投资的资金减少,促使国债价格下降,收益率上升;相反,在经济疲弱、市场信心低靡的情况下,则出现股价下跌、国债价格上升、国债收益率下降的局面。

    而从最近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走势上也大致可以看出,出于对欧洲危机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长期资本避开风险资产,大量涌入美国国债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去年创下历史新低,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债价格与美股出现了背离,美债收益率走高在1月28日,受益于意外增长的耐用品订单数据,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2012年 4月以来首次突破2%水平,美债收益率与全球经济情况成显著正比。

    冈拉克认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2%的时候,它们看起来比风险更高的一些资产还便宜。过去六个月,那些高风险资产价格上涨,而美债价格在下跌。美股近来上涨显然体现出超买形势。

    美股近期回调是大概率事件,至于回调后会不会继续创新高,需要看具体的经济复苏情况,从美股平均14倍PE来看,估值不高。如果把股市盈利率(earnings yield,市盈率的倒数)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相结合来看,假如我们认为美股的估值在经过前期的修复之后是合理的话,两者之差处于历史高位,那么说明美债的收益率显然被大大低估了。

    关于美债收益率被低估的原因,显然货币宽松是主要的原因,自美联储启动QE4以来,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压低了长期国债收益率。

    美联储的扭转操作(OT)也是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之一。2010年以来,美联储通过出售短期国债,购入长期国债,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国债收益率曲线。一年前,联储持有的一年内到期国债的比例为10%,如今为0%,而10年以上国债比重翻了一番,达23%。对此,高盛认为它应比“正常水平”低120-240个基点,,并预计2016年涨到4%。

    另外如果从股息回报角度看,越来越多的股票的股息小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国债也开始具有吸引力。

    国债收益率和CDS(违约风险)市场的背离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国债市场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并不担心,人为的压低收益率,反而给市场看涨的预期。

    畏惧通胀?

    与冈拉克持相反意见的是债王格罗斯,他建议投资者投资者避免长期美国国债,看好五年期美债和通胀保值债券TIPS,他认为两年期通胀预期(即所谓的损益平衡通胀率)目前为1.3%,而美联储的目标是不高于2.5%。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出于信用,在失业率好转时,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今年2月,格罗斯任联席投资官的PIMCO旗下主力基金Total Return Fund(TRF)美国国债持仓减少,美债占总投资比重由1月创六个月新高的30%降至28%。

    同月8日,格罗斯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2月预测的1.75%上调至3%,并认为美联储开放式购债的政策带来了通胀的风险。     

    而中投集团董事长楼继伟也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利率早晚要升高,美国国债早晚要变得不值钱。

    正是出于这样的预期,为避免亏损,华尔街各大银行正大量买入浮息债或签订利率互换,而格罗斯也增持了垃圾债。     

    瑞银也认为,超低收益率债券的储户正面对这两大危机,一方面,他们债券的收益可能被通胀所吞噬;另一方面,如果市场利率开始上涨,他们持有证券的价值将会大跌。

    现在的情况是,市场利率已经下滑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未出现的水平,这令很多理性的投资者感到担心,因为万一市场利率上涨,他们必然要承担资本损失。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QE的退出时机,以及美国政府减支减赤方案,这将会发生在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明朗的时期,届时也会影响着债券的收益率。    (来源:老虎财经)

(责任编辑:康博)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