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黑天鹅”事件频发 食品业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2013年03月18日 08:47   来源:今日早报   

  食品板块提心吊胆过“3·15”

  “黑天鹅”事件频发,食品业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每到“3·15”,食品板块就显得有些“尴尬”。有着消费者和投资者双重身份的股民,总会忐忑猜想今年“黑天鹅”降临哪个公司。事实上,质量安全仍然是食品板块面临的最大风险,面对需求增长,食品饮料企业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摆脱“黑天鹅”还需企业把好生产安全关,全方位监控。

  又是“3·15”,“黑天鹅”飞落谁家?

  每年的3月15日前后,食品、消费安全问题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不能不防的“黑天鹅”。这几个月以来,“黑天鹅”最“青睐”的无疑是酿酒类上市公司。

  15日,多个酿酒类上市公司仍然表现“颓废”。古井贡酒、沱牌舍得等上市公司当日跌幅超过5%。

  从去年“塑化剂风波”开始,酒类企业上市公司多数跌幅惊人。例如洋河股份,去年10月份曾一度涨至高点148.1元,而15日最低点68.88元也成为几个月以来的新低;酒鬼酒在“塑化剂风波”爆发后,一个多月内股价从60多元跌至不到30元,并带动酿酒食品板块的整体大幅下挫和数百亿市值的灰飞烟灭;该股15日跌幅1.8%,股价仍在30元以下徘徊。而多位业内人士亦预计,短期内白酒行业业绩难以出现超预期,股价向上大幅反弹的动力不足。

  与酒类上市公司表现不同的是,去年同样面临食品安全危机的乳企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可谓顺利。15日当天,伊利股份、三元股份和光明乳业日涨幅分别为1.79%、0.49%和0.08%。自去年9月份,光明乳业的股价从8元多涨到了今年3月5日高点13.97元;伊利股份股价从去年8月份的低点18.03元涨到了近日高点30.73元。

  主营业务为肉类加工的上市公司,例如双汇发展、上海梅林,亦在近期连日收涨。

  “黑天鹅”是偶然还是必然?

  事实上,近年来食品饮料上市公司食品安全类“黑天鹅”的爆发,总是伴随着“做空”的疑云。白酒行业专家舒国华曾指出,2012年关于白酒业的各种是非不断、负面信息累积,隐约感觉背后有一股做空力量。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也指出,未来随着转融券业务的推出,做空会更加方便。而有限售股解禁的公司、估值较高的公司,行业周期向下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融券做空的目标。

  但食品行业“黑天鹅”频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本身的生产流程有了瑕疵。也正是由于不少企业在质量控制、运输保鲜等环节存在短板,在做空机制下,市场参与者就可以通过挖掘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而获利。

  另一个让“黑天鹅”在消费市场产生“大爆炸”效应的原因则是自媒体的兴盛。近年来,消费者主动维权的意识和行为均在提高。多名网友坦言,即使不想花时间花精力维权,也会晒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于是,任何一个公司所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成为焦点。

  奥美中国对2012年50个遭遇品牌危机的案例研究发现,这些案例平均网络讨论量达到20多万条,其中过九成的评论都带着负面情绪,这也无疑加剧了“黑天鹅”的发酵。

  食品板块是否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黑天鹅”不可怕,但伤了投资者又惊了消费者的食品饮料板块该何去何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升级,产品得以“周期性”提价,股价中长期看涨的一些上市公司,是否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毫无疑问,需求的增长给食品饮料类上市公司带来底气。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光大证券预计,随着产品高端化趋势下价格的持续攀升,行业收入增速将高于销量,有望维持15%以上的增速。包括国信证券、中银国际等机构亦认为,收入增长、城镇化等带来的消费扩容,将成为食品饮料类上市公司股价走高的重大利好。

  但面对广大的市场,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完善生产、销售环节。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食品饮料类上市公司,“黑天鹅”应既是“危”也是“机”。

  奥美中国的分析认为,在“自媒体”时代,企业切勿抱侥幸心理,病急乱投医。“黑天鹅”危机倒逼企业回归“真我”的本源,并应提升经营品质,冷静应对市场质疑。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等专家则呼吁,良好的消费环境并不能仅仅体现在“3·15”一天,对食品行业的质量监控应该每天进行。专家建议,应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问题企业处罚力度,建立全角度、全流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这也同样能推动食品饮料行业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蒋诗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