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周小川答热点话题:通过结构性信贷政策控制房价

2013年03月13日 17: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 今日下午3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通货膨胀、房价、M2总量过高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点击进入专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经济网记者 秦宇雯摄)


    除了用CPI的同比 还要注意观察环比

    周小川在记者会上回答了央视记者关于2月份CPI过高的问题。周小川表示,3.2%,这略高于大家的预期,表明通货膨胀需要高度警惕,中央银行也历来高度重视消费物价指数。因此打算通过货币政策等其他措施,希望能够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此外,周小川还表示,中央银行历来建议大家除了用CPI的同比以外,还要注意观察环比,也就是这个月比上个月的物价有什么变化。同比的物价受到去年基数的影响,去年的基数如果不平稳,今年这个数字的变化就会比较大。特别是去年春节是在1月份,今年春节是在2月份,这都对基数会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结构性信贷政策控制房价

    记者会上道琼斯新闻社记者提到,最近中国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央行今年将会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避免房价过快增长?

    周小川表示,对于房价来讲,我们有一些结构性的政策,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比如说首付比例和专门针对房贷的利率,还有专门针对房地产的一些价格调整措施,这些措施还会继续使用,有的还会继续加大一定力度,这不是总量政策,而是结构性的信贷政策,可以通过这个来实现控制房价的目标。

    M2总量和“堰塞湖”不是一回事

    凤凰卫视记者在记者会上提出,中国的M2已经快要接近百万亿,很多人形容为“堰塞湖”,有没有可能引起长期的通胀风险。

    周小川表示, M2的总量和“堰塞湖”不是一回事。储蓄的渠道既可以走直接融资,比如说股票、债券,从直接融资变成投资,也可以走银行,从银行存款变成银行贷款去支持经济发展,这叫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重比较大的国家,M2往往也会偏高。中国这两条都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储蓄率高,其中包括家庭储蓄率也是高的,同时间接融资比重也比较高,大量的储蓄资金走银行,从银行存款变成银行贷款。因此,我国M2的比重是高的。如果今后能够控制M2的增长率,将其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就不会导致突发性的物价上涨。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既要看到风险又要分类分析

    记者会上有记者向周小川提问,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数量多、举债融资不规范,不少地区和行业的偿债能力弱等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周小川表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量化分析,既不要低估了它的风险,也不要说的好像风险已经大的不得了。根据银监会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别的划分,可以划分出项目型贷款,也就是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都是些有收费能力的贷款。这类贷款如果银行掌握得当,事先分析到位的话,不一定会出现偿付上的问题。再有一部分贷款是有抵押和质押支持的。这部分只要抵押品和质押品不出现巨大变动,这个风险也是可控的。

    实践检验政策 做得对的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彭博新闻社记者问到央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周小川表示,从2008年到今年,政府的工作方针中历来都强调一条,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践检验真理、实践检验政策,做得对的东西肯定会保持。至于说具体的政策,金融政策往往争议很大,有一些改革出台的时候争议也很大,有一些要靠实践考验。如果评价好的话,不管是谁当中央银行行长,这些政策都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周小川还表示,自己也经常有做错的地方,也有做得不准的地方。这些地方该修正的要修正,总的来讲,对的政策肯定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责任编辑:蒋诗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