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化解融资难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破除阻碍民企融资的“天花板”和“玻璃墙”。
2012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GDP占比超过60%;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障碍。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袁利群谈到企业融资问题时表示,中小企业在前期成长过程中比较依赖银行贷款,但单一的融资渠道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成长。
“当前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愿景之间有一定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坦言,随着经济环境气温回升,部分企业依然遇到了一些融资问题,很多企业把贷款当成唯一途径,但银行贷款有时面临重复融资成本高、融资过程没有定期等问题,加剧了企业融资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表示,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够合理,短期债占的比例较高,“短融长投”使企业长期面临资金还款压力,不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和稳健发展。
对于发展多层次融资渠道,袁利群代表建议,近年来,资本市场创新力度不断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发展迅速,企业要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机遇,发展多渠道、多元化融资。
她透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出口企业普遍受到影响,美的集团通过拓展多渠道融资,实现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短期和中长期资金的结合、境内外融资的结合。当年,企业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开展直接融资,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切实的好处。
杨建忠代表则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在企业通过开展债券融资节约了财务成本,降低了融资难度,为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书福委员建议,企业的投资渠道应该是多元的,不同阶段和项目资本结构也不同,最近一段时期,吉利通过发行长期债,使企业发展的计划性更好,运作更加稳健。
来自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参与债券融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2年有359家民营企业通过协会注册发行债券,比2011年增加了近70%,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分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