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创业板减持套现蜂拥 业界呼吁调整所得税来控制

2013年03月13日 0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程春雨

  中新网3月13日电(证券频道 程春雨) 综合报道,大股东承诺不减持过去两个月后,2013年初以来创业板减持套现出现井喷现象,今年以累计减持了492次,三分之一的创业板公司涉及其中。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日前表示,建议优化限售股减持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引导鼓励长期持有。另有分析人士称,目前限售股解禁后通过高送转来逃税的税收漏洞也急需进行填补。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市公司限售股已解禁总量不断积累,市场影响不容忽视。截至2012年底,中小企业板限售股份解禁后累计减持194.07亿股,占已解禁股份总数的27.32%;创业板已减持股份占已解禁股份总数的44.45%。

  而自2012年12月底股市回暖以来,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继续潮涌。今年1月至今,沪指一度冲上2400关口后呈现下行走势,更是加剧了大小非减持套现的出现。

  据京华时报报道,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今,两市共有371家公司遭遇大股东减持,涉及1397笔减持交易,套现金额达241.3亿元。涉及高管的减持占703笔,公司的减持记录达491笔,其余均来自个人投资者。

  其间,来创业板的减持交易依然居高不下,涉及492次减持交易,占同期1397笔减持交易的35.2%,相对于创业板当前体量而言明显偏高,且涉及减持公司达119家,占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的34%。

  而就在去年创业板满三周年之际,首批上市创业板的多数公司或公司大股东曾纷纷发布不减持的承若。而目前的梳理公开资料显示,成立将近三年半的创业板无疑成为减持套现的重灾区,创造出大批千万富翁的同时却给股民留下了“一地鸡毛”。

  来自深交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总数355家,这些公司计划募集资金873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达2310 .39亿元,超募资金达1427 .39亿元,超募比例达到了165%。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上市公司原股东和中介机构成为最大受益者。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已经造就了735位亿万富翁,2489位千万富翁。在创业板前三年,二级市场上发生涉及重要股东(大股东、董监高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的减持达2344起,减持市值高达197 .99亿元。

  对于A股市场的减持套现问题,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表示,现行计税基准不利于鼓励股东和高管长期持有。按照目前对限售股转让的规定,不论持有时间长短,应纳税所得额为转让所得扣除原值和合理税费的余额。

  陈东征介绍,目前,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持有股份限售期满大量减持,仍是影响资本市场运行的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充分发挥税收手段的导向调节作用,优化限售股减持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引导鼓励长期持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有分析人士表示,对于限售股减持个人所得税政策确实到时应该进行调整的时候,进而达到如何鼓励大小非股东长期持有,同时填补目前政策漏洞,避免大小非股东出现偷税、逃税行为。

  据证券市场周刊日前报道,因限售股税收方面的漏洞,高送转也成为限售股持有人逃税的手段,这也为押宝高送转的投资者提供了提前布局的机会。

  报道称,根据2009年年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下发的通知,即《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上述限售股包括,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产生的送、转股。即在原始股未解禁之前若进行股本的送转,无论是原始股还是获得的新股,持有人减持时都要被征收20%所得税。但在解禁之后的送转股票,原始股东所获的转增股票将不算限售股,也就不必征收20%的所得税。(中新网证券频道)


(责任编辑:蒋柠潞)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