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 兰
近期,关于券商牌照放开的话题被不少业内人士提起。业内人士担忧,牌照优势丧失后,证券行业将面临空前的竞争。
长期以来,由于准入条件限制,境内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很少涉足证券行业。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券商牌照的进一步放开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很少有一个行业是因为过度竞争而死掉,反而是不少行业因为过度垄断,在政策的保护下日渐孱弱。当然,行业准入门槛放宽的前提是监管以及风控的脚步必须要赶得上行业创新、开放的步伐。
以券商的投行业务为例,保荐人曾经是一个享有多年牌照红利的群体。同时,也正是因为其稀缺性,才造成部分保荐人不负责、不尽职的现象出现。去年以来随着“2+2”模式实行后,保荐人过剩的现象进一步加剧,直接推动这一群体进行天然优胜劣汰。
另一个例子,2010年券商营业部设立市场化后,整个行业的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大幅下降。佣金战硝烟弥漫市场,券商营业部收入大幅下降。但是回过头来看,行业在经历了阵痛后,开始全面走向创新之路。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各大主要城市的券商营业部中,绝大部分已经开展业务创新,非通道业务占比逐渐提高,占比在30%左右。而在两年前,通道佣金要占到营业部收入的80%甚至90%以上。
笔者认为,行业开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继续保持严格的准入管制,券商的经营特许权就始终会有一个市场溢价,不利于市场化的竞争的展开。不过,行业准入资格进一步放宽,也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优胜劣汰将常态化,与此同时,真正由市场主导的并购化浪潮也将到来。
历史上,中国证券行业经历的前三次并购主要是为化解券商经营风险,在行政主导下完成的。在成熟市场中,通过并购整合发挥券商在技术、管理、市场、产能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提升证券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有100多家证券公司,业务高度同质化,结构性过剩与规模经济效率低下并存。近两年来,在一参一控政策、创新业务开闸的大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为了做大做强,多家券商将积极参与并购重组。通过并购加速资产与资本的集中,抑制不良竞争,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节约,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笔者了解到,考虑到未来券商牌照溢价效应逐渐消失,以及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已有部分券商开始筹备兼并收购与其业务互补的券商。
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券商牌照进一步放开在未来是大概率事件。从短期内来看,资本的大量涌入、竞争的加剧将给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一些本就处于弱势,业务高度同质化的券商将被逼到死角,面临被收购兼并的命运。但从长远来看,优胜劣汰将保证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促使市场参与者开展差异化竞争。最后,需要重申的是,券商牌照的开放应循序渐进的规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行业引入更多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