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九成股民遭遇过"黑天鹅" 八成不知如何维权

2013年03月12日 08:23   来源:长春晚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随着这个标志性日期的普及,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已经日渐觉醒,但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的权利意识却依然淡薄。某投资周刊联合网络媒体、证券界、法律界等多方人士共同制作了“股民维权策划”,希望唤醒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利意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股市“黑天鹅”频出,大量普通投资者惨遭血洗,调查所得到的样本显示,超过九成股民遭遇过“黑天鹅”事件,但投资者在遭遇黑天鹅之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淡薄,且超八成投资者不知如何维权。

  超九成股民称遇过“黑天鹅”

  据多家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9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炒股经历中未有遇到过暴跌的“黑天鹅”。这也意味着,多达93.02%的股民表示自己经历过惨痛的股市“黑天鹅”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天鹅”事件频出,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中,多数股民认为黑天鹅是人为造成的。在调查导致“黑天鹅”出现的原因时,有15.24%的调查者选择是因为不可抗力造成股价下跌;而有25.77%的调查者选择是因为公司造假、管理不善等主观因素造成股价大幅下跌;而超过半数的调查者认为两种原因都存在。

  对此,有维权律师表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不透明,及信息披露渠道有限,是导致股民、投资者不信任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同时,经历“黑天鹅”事件的上市公司在事发后,未能足够重视,或者未能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导致投资者与管理方交流不顺畅、造成误会的主要原因。

  选择律师维权不及4%

  尽管超过九成的投资者都曾遭遇过“黑天鹅”事件,但调查显示,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投资者不足4%。

  在另一项“遭遇因上市公司管理不善或恶意造假而产生的‘黑天鹅’你会如何处理”的调查中,通过寻找律师维权并进行赔偿的投资者仅为3.47%。

  其中,多达77.03%的股民调查者则选择“忍气吞声”,即持有股票,直到股价回升,没有其他举措。此外,还有近两成的投资者选择了“卖出股票,没有下一步举措”,而选择这两项,就意味着自己成为股价下跌的买单者。

  对此,上海证券律师严义明指出了投资者不愿维权的四大原因。

  首先,在过去国有企业上市的时候,为了脱危解困,由国家主导做了一系列动作,你要去追究它的责任,显然是很困难的,但好在这个原因现在基本消除。

  其次,当时积累下来的一些思维定式对于股民的维权来说是一个麻烦,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偏见。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可靠的基础,就是社会公正的实现,没有社会公正,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被骗了、自己的钱被偷了,在这种情绪下怎么会有公正和和谐稳定呢?

  再次,上市公司的利益纠结让股民维权很难,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地方的税收、地方的繁荣、地方官员的政绩绑在一起,由于这个原因,当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高管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时,往往地方政府和官员会出面帮上市公司摆平一些问题,这就使得中小股东在维权的时候会遇到重重困难。

  超八成股民不知维权路径

  引人思考的是,在第三项“你是否清楚证券维权的过程和法律上所需材料”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投资者表示完全不了解相关程序,调查比例高达82.34%。而表示非常清楚了解程序的访问者,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为0.09%。

  “我炒股十几年了,工作也是和股市有关,但我却不知道怎么维权,更不用说其他散户。”一位资深财经媒体业者对记者表示,他曾经几度遭遇“黑天鹅”事件,损失惨重,且大部分是因为上市公司自身问题使股价下跌,但该人士却从未想过维权,而且不知道如何维权。

  另一位股民在调查采访中表示,“在我的认识中,股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风险是需投资者个人承担的,很难界定侵权与未被侵权,因此也不清楚何时何种程度才够起诉的标准”。

  在维权律师看来,股民起诉上市公司获赔案例少,加上自身维权意识淡薄、观念中维权成本高以及相关宣传普及力度不够,是造成股民不熟悉维权路径的四大原因。

  实际上,近年来股民起诉上市公司的案例并不少。例如,有广东股民起诉绿大地造假,以及宁波富邦被30名股民起诉索赔等案件。但真正成功并获得赔偿,乃至成为垂范作用的案例鲜有出现。“股民起诉上市公司,要求索赔,进行维权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并没有进入受众的主流视线。”维权律师对此说。

  对此,有维权律师表示,其实目前维权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不高,只要提交材料以及与律师签订代理合同,就能够启动法律程序,但大多数人却并不清楚,以为维权很复杂。此外,维权路径不普及、相关宣传较少,未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是导致股民维权意识淡薄的又一原因。


(责任编辑:王笑雨)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