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CPI跳升的主要原因,又是与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品价格“作怪”。对此,国家统计局人士表示,这主要是节日因素所致。
节日因素导致物价上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这一因素能否想办法避免?即便无法避免,是否可以想办法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呢?
在笔者看来,今年2月份物价的跳升并非完全是节日因素所致,在很大程度上与价格管理不到位、蔬菜等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不配套、市场调控失灵有关。从去年9、10月份开始,就不断有媒体报道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蔬菜大量滞销、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农民种菜积极性的现象,媒体也不断建议有关方面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菜积极性,避免对冬季和节日市场供应产生不利影响,给价格管理带来不利影响。然而,这些报道并没有引起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自进入11月份起,蔬菜价格就一路飙升,到1月份时,环比涨幅已达到了12.7%,2月份的上涨幅度也高达10%。
虽然随着春节的远去,食品价格也开始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近期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物价形势会一片大好。实际上,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的物价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前期大量投放到市场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以及各地继续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会迅速转化成对PPI的推力,PPI的大幅上涨将传导给CPI;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等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依然较大。
所以,不能把2月份CPI跳升简单地归结于节日因素,而应当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物价快速反弹。今年的经济复苏任务十分繁重,而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复苏的手段又普遍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形之下,如何在推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避免因物价管理的滞后、物价的失控而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谭浩俊:江苏公务员)